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榜样力量丨校级优秀毕业生郭志文
榜样力量丨校级优秀毕业生郭志文

郭志文,中共党员,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生态学专业2018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气候变化与森林碳循环,在读期间代表性学术成果为“森林动态自疏规律”,该成果首次提出了森林自疏指数随林龄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有助于解决生态学中经典的“-3/2”和“-4/3”之争。曾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术创新奖”、“校级优秀研究生干部”、“校级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荣誉;曾担任北京高校博士宣讲团讲师、校研究生党建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生态文明”博士生讲师团副团长、研生态党支部书记等职务。毕业去向: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从事种子生态学研究。

人生格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之间我已在北林度过了整整七年。北林是我年少时的向往之地,也是我追逐梦想的新起点。回想往事,总有无数的人和事值得我铭记一辈子。今后无论我会走向何方,无论我会走多远,我都不会忘记亲人的默默付出和恩师的精心栽培。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段为了梦想而奋力拼搏的时光,这段经历让我深刻地领会了“自助者,天助之”的道理。过去七年,我会时常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有什么优势?我追求什么目标?我还有哪些不足?正因如此,我能够时刻坚守自己的初衷,从而坦然地去面对未来更多的挑战和考验。

01不畏坎坷,勇往直前

仰望天空,我们会看到浩瀚星辰;俯瞰大地,我们会拥有山川湖海。生活中难免遇到各种坎坷。如果我们只着眼于当前险阻,抱怨命运不公,势必对生活失去希望;反之,如果我们放眼世界和未来,就会发现眼前的苦恼和困境都不是事儿。当我因科研或者生活琐事不顺而心情低落,我会仰望天空或俯瞰大地,想想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而快速调整心态继续前行。作为在校研究生,我们应该努力拓宽视野,探索人类未知的领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应该心怀家国和民族的未来,一往无前。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拥有无限的动力,才不会在纷繁杂乱的世间迷失自己。

02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凡心之所向,素履而往之。当我们认定一个目标时,唯一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去做到极致。不少同学觉得从事科研工作是非常煎熬的,因为很多时候即使我们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短时间内也无法获得相应的“回报”。科研是在探索未知世界,每个人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唯有抱着平淡的心态去面对,我们才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做学问。选择科研这条路,更多的是因为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会将其作为一生的事业。未来无论是清贫还是富贵,我都将矢志不渝。

03脚踏实地,方能致远

唯有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做科学研究是一条漫长的路,任何一项好的研究成果都是长期积累出来的。当今社会,浮躁似乎成了一种常态,不少人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一旦科学研究“感染”了功利主义,那么研究的性质和意义可能就都变了。我很幸运能够遇到用心做学问的导师和前辈,让我明白科学研究的意义,从而让我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并重点培养自己的科研思维,我也坚信自己以后能够成为用心做学问的学者。

.

04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有拥有了广博的学识,我们才能从知识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只有经历了岁月的沉淀,我们才能在风雨来临时无所畏惧,笑对人生。广泛的学识和丰富的积累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如古人说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每个人能看到的世界都是片面的,其他领域的研究,很多时候对解决我们自己的研究问题有非常大的帮助的。比如我所从事的森林结构和动态研究,其中涉及的理论与分形数学有一定联系,有些生物学的问题甚至可以从流体力学的角度去解释。时刻保持空杯心态,我们才能去吸收人类社会更多的知识和学问,而这也是我们做好科研工作的基础。

科学研究定然不会一帆风顺,每一道坎坷都是对我们最好的锤炼,每一份收获都是对我们最好的考验,逆境中保持积极乐观,顺境中也不忘保持清醒和冷静。感谢所有对我关心、支持和帮助的老师和同学,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陪伴。

来源:郭志文

审稿:任忠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