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学生活动> 榜样力量丨校级优秀毕业生王新翔
榜样力量丨校级优秀毕业生王新翔

王新翔,男,中共预备党员,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生态学与行为学相关研究。在读期间代表性学术成果为家鸽磁场、嗅觉的导航与定向基因研究,该成果有助于鸟类导航与定向宏观行为与微观基因表达的关系的认识。曾获学业一等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第十六届中国鸟类学大会优秀墙报奖等。

人生格言:不要浪费每一场危机。

2018年的暑假,我有幸参加了江南的注册网址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组织的暑期夏令营活动。虽然该活动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让我领略了北林的大师风采,让我深刻明白了梅贻琦校长所说的“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之大,而在于大师之大”。同时,在暑期夏令营期间,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激发了我想在北林求学深造的热情。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研究生三年生活转瞬即逝。在学生工作方面,在刚刚入学时,本着想认识更多志同道合朋友的初衷,以及更好服务同学们的心愿,我决定竞选班长这一职位。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得以有幸能当选班长这一学院和班级同学们联系的传音筒。在班级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并和团支书徐雯恬建立了班级通讯录及QQ和微信群,通过问题集中反馈,有效地为同学们解决了各类小问题。并对同学们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总结,小问题班级解决,大问题请示学院领导和班主任以后告知同学们的解决方法。

在科研工作方面,通过北林三年的线上和线下学习,我收获颇多,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若有不正之处,还望大家海涵。

1.创新研究的灵感来源

创新,我理解为“温故而知新”。一开始接触课题,即使自己有一定的分子实验的理论基础,但是面对未知的科研对象,也很陌生。我的灵感大多来自对前人的科研思想的钻研,把相关的前辈的文献都下载下来,仔细琢磨,对照能否为我所用,对我有无启发。我的课题涉及转录组及基因的表达量方面的内容。因而,我常会了解二代及三代转录组测序的研究与应用情况,把它的理论拓展一下,看用到我的课题里,能否解释实验中的现象。另一方面,转录组的研究应用如基因拼装与注释,理论和技术上也较成熟。我也吸收这一部分的知识,比照它能否用来解决我遇到的难题。每每如此,往往有所收获。迁移与改良的方法,加上具体应用时的修正,交叉融合,便有了灵感。

2.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巧

检索文献是科研之前必须充分做到位的事,如果同学们有一个想法,大家要做的就是要了解这个想法是否被前人想过且验证过。往往是。要避免出现,前人已经做过了类似的课题,但是我们不了解的情况,这就会浪费精力,且无很大意义。现在网络很发达,外文找“谷歌学术”,中文用“百度学术”,可以较好地帮助我们避免“漏网之鱼”。但是,专业的文献往往不能被两大搜索找到,这就需要进入你所在领域的数据库里去检索。检索时,注意改变关键词,尽量把同义词都检索一下。可能大多检索到的文献,不是你想要的,对此,我的方法是:先看摘要,把自己想要的下到自己电脑;然后逐一翻看,如果第一遍读过,一点感觉没有,就放到垃圾箱里,如果有点兴趣放一个文件夹,特感兴趣放另一个文件夹,留着慢慢品味。还要多认识朋友,告诉他们你的主要研究内容,顺便了解人家的研究内容,那么你们就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3.学术交流

这里所说的学术交流包括与本研究团队的学术交流以及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时与本研究领域研究者的学术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习出现的新成果、新方法,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酝酿自己的灵感。同时,也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他研究者分享,听听他们的意见,也可以扩大自己在本研究领域的知名度。

最后,研究生阶段课堂所学到的知识量是有限的。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更多的是给人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即:思想上已经被打上一种“研究”和“独立思考”烙印。在工作与生活中运用一种合理的方法去研究事物的规律,而不像一般人那样遇到问题浅尝辄止,会基于一种敏感的“问题意识”,深入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从而获得不同于其他人的真知灼见。其次,在研读文献和调研的基础上可以做出初步的研究方案,然后向导师汇报,征询意见,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人交流等手段开拓思维,反复思考,修改补充完善研究方案,最后与导师讨论并确定形成研究计划。研究计划是从整体上规划了这项科研工作的过程,所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做好课题,最基本的工作是要尽可能地按计划逐步实施。这就需要制定一个按部就班的日程表,严格按时完成计划任务。

以上就是我研究生期间的成长与学术感悟,有收获也有遗憾,希望我在毕业后的日子里面,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期达到更好的进步。

来源:王新翔

审稿:任忠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