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研究成果> 我院胡德夫教授团队在林麝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我院胡德夫教授团队在林麝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新年伊始,我院胡德夫教授课题组在生物学领域的知名刊物Integrative Zoology (生物学1Top期刊)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 (兽医学1Top期刊)上分别发表了题为“Characterization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fecal cortisol, T3, and IgA in forest musk deer (Moschus berezovskii) from birth to weaning”(第一作者为博士生李依蒙)和 “Identifying personality traits an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to the management in captive forest musk deer (Moschus berezovskii)”(第一作者为博士生杨双)的学术论文。这两篇文章分别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Daniel Rubenstein教授和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Torsten Wronski副教授合作完成。两项研究主要运用非损伤性取样方法、高通量测序技术、酶联免疫测定方法及行为赋值法,分别解决了:1.幼麝早期肠道微生物群演替规律。2.母幼分离导致幼麝的腹泻及生理、免疫变化的机理。3.雄麝应激生理的个性差异及免疫力变化的机理。4.个性依据下饲养种群和放归种群的合理选择。这些研究在我国林麝饲养及未来重引入种源的繁育和管理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 “Study of compositions of musks in different types secreted by forest musk deer”(第一作者为博士生张天祥)已被PLoS One接受,该项研究主要应用了气质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解决了:1.不同类型麝香中主要成分(脂溶性化学成分、可挥发有机物成分、水解氨基酸成分、性激素成分)的比较分析。2.基于麝香质量的林麝种质遴选的依据。

图一.幼麝生长发育过程中各阶段肠道菌群之间的关联分析

图二.饲养林麝的个性研究



图三.不同类型麝香气质联用结果分析


这三项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麝类精细化饲养模式”课题(2018YFD0502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林麝行为和生理应激的应对类型及其生态免疫效应的研究”(3187296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转录组代谢组技术挖掘麝香酮合成调控”(5202016)的资助。这些研究是我院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在陕西、四川、山西等省推进麝类科研基地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提升了本学科和麝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创新联盟服务社会重大科技需求的能力,使江南的注册网址成为麝类生物学及其保护与利用领域的重要科技支撑力量。

编辑:胡德夫
  审核:任忠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