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闻录丨《社区参与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意愿和能力研究》的大创项目实践团队调研报道

发布时间:2021-08-31
REPORT
大创实践报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1年7月18日至7月30日,江南的注册网址园林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关于“社区参与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意愿和能力研究”的大创项目实践团队在蔡君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青海省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社区进行实地调研,本次调研主要对门源县毗邻祁连山国家公园的东滩村、苏吉湾村、红牙合村、西铁迈村、上金巴台村、青石嘴镇、门源县城等多个地方进行调研访谈与问卷发放。此外,调研团队还参观了门源县寄宿小学的生态校园建设。本次调研社区生计和能力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旅游接待作为社区生计的重要补充,是调研团队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团队也希望运用所学知识为社区旅游接待、环境教育等提供支持和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本次调研主要沿G227国道穿行辗转不同的村庄,7月是青海门源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浩浩荡荡的油菜花扑面而来,和江南春天婉约的油菜花田不同,那是饱含春天的水汽氤氲有一些慵懒的黄。门源油菜花田的颜色在高原略显稀薄的空气中高亢嘹亮,一如门源田间的“花儿”,即纯粹又奔放,极目所至大片的花田一直铺到山脚下,轮廓秀丽的山脊总有云朵歇脚,有时是大朵的积雨云,挤挤挨挨连成云阵。也正是天蓝、地阔和云卷云舒才有青藏高原嘹亮的歌声和淳朴的乡情吧。我们在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完成了这次大创实践,也是一次难得的田野调查经历。

门源县寄宿制学校

20日下午,调研团队前往门源县寄宿制小学进行拜访,了解当地的青少年儿童自然教育的情况。

门源县寄宿制小学校长带领团队老师与学生一起参观校园建设及生态景观风貌,并介绍目前学校就“生态教育”所做的工作。大创项目小组成员将其制作的祁连山青少年儿童环境自然教育科普手册《祁连少年》赠送给学校,希望通过此种方式,为祁连山国家公园的自然教育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图片
图片提供:米丽萍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非常高的生态价值,祁连山国家公园的自然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当地门户社区的青少年儿童来说,建立生态环保知识储备,了解祁连山相关生态理论知识至关重要。《祁连少年》手册围绕祁连山当地的地质地貌、水资源、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民俗文化五大方面,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及多样的插画等表现形式,与当地青少年儿童进行互动并宣传相关的理论知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可查看更多 《祁连少年》手册部分内容

东滩村 · 马家

入住马家正赶上古尔邦节除夕,当地回族家庭家家都忙着做过节准备。这是一个典型的旅游接待起步阶段家族式经营缩影,有共同的希望,也有家庭成员个体发展需要的一些矛盾。

爷爷、奶奶和两个成年的儿子,都各自有了家庭,前面不远就是舅舅家,由于一家住不下,我们分出一些人住到舅舅家。突然来了这么多客人,做饭成了一件大事,两个儿媳和舅舅家的人都要过来帮忙才行。平时爷爷在岗石卡雪峰景区门口售卖自家制作的青稞爆米花和玉米棒;儿媳妇也在景区门口经营着面摊。家中的孙子和孙女也正值暑假期间,会帮着家中大人干活。小男孩上三年级,非常勤快地帮着端菜、扫地,临睡前还特别跑过来告诉我们头顶放一盆水,会减轻炕烟带来的头疼。感慨城里这么大的孩子暑假家长要操心找托管班,而这里的孩子都能或多或少帮大人分担一些家务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提供:洪静萱、王筱珺、刘雨涵

旅游季节经营小面摊是马家一项很重要的收入,当天晚上还有一些有旅游接待经验也愿意发展旅游的一些村民带头来马家开会。其中曲姨是东滩村前妇女主任,快人快语,非常爽朗,曾经做过草地帐篷餐饮,后来由于修路,她家的草场毗邻公路,汽车噪音和烟尘尾气影响草地帐篷体验,客人减少就不再做了。从中可以看出,乡村旅游发展其村落本身条件和周边景区条件是重要的资源基础,如果只是依托个体家庭资源,其发展韧性和应对能力都非常有限。

图片
图片提供:蔡君老师

从村民带头人小组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他们很希望能够提升自家的民宿接待水平,但目前遇到的问题就是市场信息不对等。夏季是门源县旅游高峰期,但是像马家这样规模较小的民宿无法大范围地向游客宣传,信息的传出相对闭塞。我们观察到,当地人对于短视频手机APP的使用程度很频繁,可以多通过抖音、快手这类平台,拍摄并介绍当地自然美景、牧民生活这样操作简便且效率较高的方式来吸引更多感兴趣的游客。大创团队也将制作一期视频节目帮助宣传东滩村和苏吉湾村。

图片

图片提供:姚铭铭

东滩村 · 朱书记家牧场

让大创团队成员们印象很深的是一开始接待我们的朱书记,他是岗石卡东滩村新上任的团支部书记,看着年轻又不多话,但已经能把村里各项事务管理的井井有条。在第一晚调研加开会时,大家一起讨论东滩村现状与未来发展,东滩村发展旅游的时间较短,之前也没有苏吉湾村那样较完善的旅游模式,他们渴望发展,渴望挂牌,希望我们能够多为他们提一些意见。东滩村的村民以放牧为主要生计,恰逢牧民忙碌之时,村里大多数劳动力都离家住在了山上的自家牧场里。
之后团队拜访了朱书记家的牧场,亲身参与学习喂养羊群。对同学们来说也许只是一次新奇的体验,但对于这里的牧民来说,这是赖以生存的技能。村民们正努力通过自己的双手让日子越来越好,我们也希望东滩村的发展能够蒸蒸日上。
图片
图片来源:米丽萍

苏吉湾村 · 牧民哈叔家

大创调研团队前往苏吉湾村后入住当地牧民哈叔家,哈叔是蒙古族,已经从事数年的旅游接待服务工作,在苏吉湾村中属于比较具备旅游接待工作经验的。在团队到访的前一天,苏吉湾村刚举办完生态旅游示范户挂牌仪式,哈叔家正是其中一户。

图片
图片提供:蔡君老师

通过哈叔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苏吉湾村的大多数村民从事着放牧业,但是以四户旅游示范户为主的部分牧民正在积极探索向旅游业发展转型。目前遇到的瓶颈主要是旅游接待设施等硬件条件改善较困难、交通不方便等问题。蔡君老师团队和富群社区工作人员以及村民代表小组一起讨论,共同商量如何更好地帮助当地发展生态旅游体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互相学习、借鉴经验,受益匪浅。

图片
图片提供:洪静萱
图片
图片提供:米丽萍

在哈叔家的早餐我们喝到了刚挤的新鲜牛奶,最上面的奶皮有2mm厚,剥去一层,还会再出一层,而且管够,在哈叔家我们达到了喝鲜牛奶自由。哈叔烹饪手艺非常棒,他给我们做了一份烧烤土豆,自此全团队都成了“豆粉”,到哪里都会点烧烤土豆,不过还是哈叔家的最好吃。

苏吉湾村 · 梅朵家

梅朵留着利落的短发,笑容爽朗。在大多数年轻人去城里打工的乡——城流动潮流中,梅朵作为返乡大学生,是一个逆向流动者,今年年初从乡里辞了工作回家创业,她家是东滩村接待游客的五个示范户之一。为了更好地接待游客,她们家对房屋进行了重新装修,包括暖气、床品、餐桌、现代化厨房,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

说到山中的风景,梅朵说你不知道那有多美,眼睛亮亮的。当问到一系列有关祁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保护的问题,梅朵的回答都是非常支持,而且态度坚定。她也非常渴望学习当地的植物学知识,希望能够为游客讲解介绍这些家乡的乡土花草树木。大创团队后续争取制作一本门源乡村植物鉴赏手册,帮助村民和游客了解这些乡土植物。

图片
图片提供:蔡君老师

梅朵会在农闲的时候绣鞋垫,这是非常具有当地特色的剁秀,梅朵的绣工很好,但要做旅游手工艺品,还需要增加小幅画作、挎包、头巾、文具等品类。而她自己不会画图案,要请别人画。后续我们将咨询艺设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探讨是否有可能通过教学或者竞赛为当地妇女提供一些能够刺绣的图案,增加刺绣品类。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提供:蔡君老师、米丽萍

调研感悟

生物多样性关注话题 · 有关围栏

这次调研的村庄有集体牧场,有分包到各户的家庭牧场,苏吉湾村和东滩村都是家庭牧场,每户牧场都做了围栏,对于人的穿行都颇为不易。我们要去访问一户人家,通常向南走1000米,向东或向西走200米+,然后再向北走1000米方能走到一户人家,因为家家都做了铁丝围栏。如果没有围栏,牛羊到别人家的草场吃草会引起纠纷,但围栏限制了野生动物自由迁徙和穿行,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另一方面,分包到户的家庭牧场对于草场管理有基本保证,草场质量好于集体牧场。在现行条件下,也许在牧场边缘多留出一条草带或灌木带,为野生动物留出一条穿行廊道是一个折中的办法。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提供:蔡君老师、米丽萍

个人感悟

图片

王筱珺

环工18级

这几天的行程里,从东滩村、苏吉湾村这样典型以放牧为主的村落到红牙合村农牧结合的传统“无特色”村落,利用调研问卷和入户访谈进行对社区和生物多样性认知的考察,我们分为四组调研了不同的样本,得到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门户社区门源县的基本数据。

对于调研对象,其中和我们对接的负责人对于我们访谈内容多能侃侃而谈,包括村落近年发展、政策变化调整等基本内容,对于发展民宿接待或是申请什么资金项目更是有实地经验同我们分享。但对于一般村民,尤其是女性村民,他们更多只是从自身或是周边环境来了解周围的一切,关心的问题更多也是对周边环境比如草场比如道路提出自身发展不便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虽然从负责人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部分甚至更深层,但通过对各个不同样本的全面调查才能得出多视野的统一,对这里的大背景、这里的人想法也是从对各个人各个问卷中逐渐补充定性的。

还有在问卷中的问题大家可能有一样的选择但总会有不一样的想法,比如在谈到“当您的草场耕地遭受野生动物破坏是否还愿意去保护它”时,很多人会不假思索的说保护啊当然保护,但也会听到比如“动物破坏庄稼是它们的天性,但我们选择保护是我们的人性”这令人耳目一新的补充。

还有这里的人普遍热情纯朴,无论是入户或者摊贩如果有时间总会以热情不隔阂的态度去回答,有着泛蓝眼睛的前干部爷爷在马上要去放牛的时候还能陪我们做半小时的问卷。

图片

刘雨涵

旅游18级

谈及此次到访的村庄,最愉快的是东滩村,但感触最深的却是红牙河村。在这里,不像前几个村每家都有草场,几乎每家都靠着喂几头牛过清贫日子,牛吃路边就拉路边,或者在家旁边圈块地喂。作为一个回族村,这里的人最常调侃的便是“我们这个村到处都是牛粪,一点都没有回族村的样子”。

这是一个青年人只有零星几个的村庄,大部分人都在外打工,村里的老人带着小孩穿梭在充斥着牛粪味的村庄内,女人在家带孩子,最远去过的地方是隔几户的邻居家,男人靠着养牛或者村里给个工作,平日下午就蹲在墙角聚集聊天。在问卷里有个问题是“你认为村里的道路怎么样”,大部分都乐呵着说:“好,好!”,转头一辆小三轮就带着滚滚的灰尘让你摸不清东南西北(夸张但不完全夸张)。

在村内有一个大娘让我印象很深,她养了上百头牛,家的门口便是牛棚,门口的地面铺的便是牛粪。“家里有人吗!”“诶!来了!进来坐。”这是我们寒暄的第一句话。踏过牛粪进入大门,再上几节台阶,屋里收拾的尤为干净。大娘说,为了供孩子上大学只能苦一点,但万幸给送出来了,往年牛现在都买了,最近行情不好,再喂几个月。这好像是我在这个村里见到的唯一一个供读上了好大学的人家,或许是资源制约了这个村庄的发展,也或许是教育吧。

图片

米丽萍

工商18级

这次调研中印象最深的是在苏吉湾村的采访。去村子里的马路两边是黄色的油菜花和绿色的青稞,还有远处的祁连山和大片的云,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非常美的画面。

在这里遇到的人也都很好,哈叔(还有他家的小猫)、梅朵等等,他们都很有想法,想把村子里变得更好,但又有着一些内在外在条件的束缚,不过他们心中充满着热情,相信他们会越做越好的!

在调研的时候去了一家藏民的家里,小哥和他外婆很热情地接待我们,还让我们吃了当地的糌粑。还遇到了一个当过兵的大叔,他的儿子也当过兵,当时很配合地回答我们的问题。记得他对当地的情况很了解,看问题很有深度,说出了现在村子里的难点。

还有一点印象深刻的是采访中受过教育和没有受过教育的村民回答问题的角度有差别,有条件还是要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当地很少有人上大学,很多年轻人都去外面打工了。

在让村民看图板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都不怎么认识祁连山上的国家保护动植物,这也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吧,不过他们的保护意识都很强的。

总之,苏吉湾村是一个很美的地方!

图片

洪静萱

旅游18级

在青海调研的这段时间对我来说,是一次很特别的经历。从初到的好奇兴奋,到后面渐渐适应了在这个地方的生活,我很高兴自己有机会体会这么一段历程。

对这次调研感触最深的就是当地人们的淳朴与热情,对于初来乍到的我们,当地村民表现出了极大的配合,耐心地回答我们相关的问题。有时候面对我们稍显突兀的扣门询问,他们也都非常礼貌地接待,和我们介绍着当地的事情,分享他们眼中的世界,还拿出当地特产招待我们。要说我们遇到的困难,可能是语言交流方面的。有时候我们遇到的当地居民汉语水平较低,沟通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好在他们都非常有耐心地一遍遍给我们解释,有时候还有家里面的孩子能够帮忙翻译,可以说我们这趟调研,是在深入当地风土人情中完成的。

还记得住在门源的日子,早上醒来之后一睁眼便可以看见窗户外面连绵的远山和晴朗的天空,一走出院子就是鸟语在畔。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我们每天积极按计划行动,互相鼓励,互相陪伴,最后顺利完成了我们的调研任务。

总结

为期11天的调研时间过得很快,无论从近距离接触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还是感受当地美丽的景色风光,团队成员在这个期间内体会到了很多非同一般的经历。从东滩村到门源县城,从百亩油菜花田到牛羊成群的山坡,大创调研团队不但在整个过程中掌握了自己所需要的数据,也学习到了很多额外的知识。希望整个团队在后续的工作中能够继续认真钻研,为社区参与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意愿和能力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做出自己的见解,也为我国国家公园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图片
图片提供:王筱珺

撰文排版:洪静萱、刘雨涵
校对修改:蔡 君
图文编辑:侯思佳
责任编辑:李昊霖
审核:李燕妮

图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