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年华丨王莲英:一枝香在手,三千桃李芳

发布时间:2019-10-21

小编说

  以花传情,借花抒怀,江南的注册网址园林学院王莲英教授将插花艺术作为奉献一生的事业,为将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推向世界,数十年风雨她从未停歇。人生路上,她将誓言与热爱洒满路的角落;求索途中,她把初心装在梦想的行囊。不求荣华,只求花朵绽放最美的姿态。

图片

王莲英

一枝香在手,三千桃李芳

  自古以来,人们都会借助自然界的花草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方式。通过插花进入静心的状态,与花沟通、与自己对话,格物致知、凝神内省,通过作品表达出创作者的内心世界。从第一次与中国传统插花相识的那一刻起,王莲英教授就将毕生的心力毫无保留的投入到这朝夕为伴的美丽精彩的花儿之中。

艰苦奋斗 玉汝钰成

王教授出生在河南开封,从小时候起,她就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在大学,她的生活每天就是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家庭的支持、国家的资助,使她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一刻不敢忘记、更一刻也不敢松懈。

回想自己的大学时光,令王教授记忆犹新的就是在河南鄢陵时男女同学间的纯洁友谊和善良淳朴的社会风气:女生生火做饭,男生上山砍柴,同学之间相互理解、相互鼓励。学生们与基层融为一体,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那种生活是难以想象的艰难,但王教授一直恪守己业,在这艰难困苦的岁月中培养了自己不畏艰难、吃苦耐劳,为了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品格。

谈起自己如何进入园林专业学习之时,王教授回答道:“我从小就非常喜欢唱歌、跳舞,老师说我这种向往欢快、美好生活的性格应该与娇美的花卉打交道,因此推荐选择江南的注册网址的‘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从那时起,我与园林、与花卉、与中国传统插花结下深深地情谊。”

不辱使命 大有作为

1987年,王教授迎来了人生一次大的考验与锻炼,在前辈的鼓励和支持下,王教授挑起了组织举办“中国第一届花博会插花展览”的重任。王教授这样描述当年的情形:“当时,我虽然在花卉教学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离实际进行插花,特别是高水平的艺术插花还有很大距离,是时任中国花卉协会秘书长的夏佩荣女士给予了我信任与支持。”受到前辈鼓舞的王教授怀着一定要将大会办好、办成功的决心,亲自带领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园林花卉业的专业人士与一些喜爱插花艺术的爱好者在北京农展馆气象馆的馆厅中夜以继日地工作、学习、边摸索边实践,最后成功筹备完成了中国首届花博会插花展览。自此,王教授与插花事业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9年,王教授担任了“中国插花花艺协会会长”。在担任会长期间,王教授积极联系插花界有很高造诣的老前辈们,研究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理论及发展方向,多次带头举办有关插花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学习国内外的新知识、新技艺,为中国传统插花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王老把自己教书之余的所有时间都花在资料的搜集和理解上,慢慢地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把中国传统插花的起源和发展史理成线条。王老强调“中国是东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为中国传统插花正名、发展并提升中国的插花艺术,这是我最大的动力。一种艺术能够一直流传、生生不息,一定是因为它本身是受人喜爱的,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这正是我的信心来源”。王教授在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插花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插花艺术就是让园林植物为人所用,传情、明志、抒怀、悟道。为此我相信人们是会认识、了解并喜爱上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王教授抓住一切机会进行插花艺术的宣传,办展会、搞大赛、举办各种培训与活动。过去中国的插花只是一种休闲活动,1992年,在王教授和行业同仁的不懈努力下,“插花师”这个名词出现在了世人眼前,插花师这一职业被国家认可,正式编制到国民经济的66个工种里,与其他行业一样立足于中国社会。这对中国的插花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图片

非遗传承 落红护花

从2004年开始,王教授和她的团队开始了艰难的“申遗”之路。首先,非遗申报项目需要具有清晰的传承谱系,而自古以来我国的插花只是作为人们寄情花木、以花传情、借花明志、美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并没有形成专门的职业、职业插花家与职业团体,因此中国传统插花根本得不到重视;其次,评委对传统插花都不了解,王教授的团队进行了布置展览、现场表演、解说等一系列繁重的工作,经历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之后,才为传统插花争取到现在的荣誉。

王教授坚持要让中国传统插花“活”起来、“鲜”起来、“美”起来。她和同事们在传统插花“申遗”的道路上,争分夺秒,攻坚克难,一口气迈出了三大步:2007年3月,传统插花被列入了北京市海淀“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5月,传统插花被列入了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中国传统插花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插花能够进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它的史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从中国传统插花的起源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当中能够了解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历史概况,由此也印证了国兴花容的道理。”对于传统插花申遗成功的消息,王老这样评价道。

三大步的背后是难以述说的困难。在“申遗”的道路上,王教授等专家们系统梳理了中国插花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脉络,充分发掘了其丰富的文化宝藏,明确了未来传承创新的方向。“申遗”的成功,为中国插花花艺事业、园林植物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新的助力,也是中国传统插花历史进程上新的里程碑。

国兴花容,翘首未来

王老的坚持努力不仅让插花领域迅速成长,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在插花界颇有影响力的行业专家和专业人才。有了之前经验的沉淀,王老在2008北京奥运会颁奖的用花设计中别出心裁,展示出我国东道主的大国风采。

在2019年的北京世园会上,仍能见到已是耄耋之年的王教授忙碌布展的身影。对于这次盛会,王教授表示,国传统插花在2019世园会上再一次完美亮相,让世界各国的人们来真正欣赏中国传统插花,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插花是一种文化,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手工生产制造,它是一种需要灵感与创新的艺术。王教授说:“我们的团队曾在江南、华南、西南、山西等地对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进行调研,在那之后我深刻的意识到插花艺术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擅长发倔美、欣赏美的天赋,而插花是集众花之美,因此更受大家的欢迎。即便在过去那个没有摄像等媒介的年代,人们依然靠绘画、雕刻、剪纸等方式把插花形式保留下来、流传百世。由此我们也更坚信从事插花艺术是锦上添花,是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是一种精神文明的表达。”

对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王老有着这样的看法:“中国是东方插花的起源国和代表国,中国插花有其自己的特色,每一枝花、一片叶都蕴含着文化内涵,而非单纯的形式美、技巧美和人工美。中国传统插花向来讲究凡材必有意,意必吉祥,追求幸福美好。与此同时,赏花可以怡情,观花可以思德,这种精神内涵值得后人效仿,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插花的魅力所在。”

在如何传承传统插花艺术方面,王教授有话要对青年大学生说:“人的精神力量对人的一生很重要,而插花艺术就是精神文明的一种陶冶和鼓励。你们只要能够看清这个事业的意义,坚持就是胜利,万事贵在坚持。”

花开一夏,落做春泥,王教授让普通的花儿变得不平凡;折花成景,闪耀华夏,王教授让中国传统插花从历史走向未来,从民族走向世界!

王莲英简介:

王莲英,女,1936年生,江南的注册网址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代表性传承人,兼任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名誉会长、中国花协牡丹芍药分会会长、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会长。

1956年-1959年就读于北京林学院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园林学院前身)。1960年至今在江南的注册网址园林学院花卉教研室任教。1987年组织成立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并任会长。1989年组织成立中国插花花艺协会,任第一任会长。1995年曾在江南的注册网址成立了“全国插花花艺培训中心”,亲自主持教学活动并授课。2004年起,开启中国传统插花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之路。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颁奖用花主要设计者之一。

王莲英教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栽培与应用的研究,并对宣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推动中国现代插花花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组织编著《花卉学》、《花卉识别与栽培图册》、《中国名贵花卉鉴赏与栽培》、《中国牡丹品种图志》、《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中国古典插花名著名品赏析》等著作。

曾获科技进步奖四项,林业部科技奖两项等。
图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