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新闻 >> 从扶贫支教老师化身“主播”?杨惠媛:这一切都要从一只蝙蝠说起

从扶贫支教老师化身“主播”?杨惠媛:这一切都要从一只蝙蝠说起
作者:杨惠媛 发表日期:2020-02-28 浏览次数:

2019月7月入职后,经学院推荐,我有幸被选拔成为江南的注册网址教师教育扶贫团的一员。8月,初当教师的我怀揣着对教育工作的无限憧憬,带着学校和学院领导的信任与重托,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来到了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第二中学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为了全面助推科右前旗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确保充分结合和发挥每位北林老师的自身专业特长,在学校领导和当地教育局的精心筹划下,我便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高一“博士班”的英语教师。

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曾被誉为教育史上“哥白尼”的现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 (John Amos Comenius)在其《大教学论》里强调“人人均应受教育”,并主张所有孩子不论富贵贫贱,都应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平等教育权利是帮孩子们“拉齐”人生起跑线的重要途径。代表着“北林精神”的我们来到科右前旗,只为这一个目的:打破地域限制,让这里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由中国最高的绿色学府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更要在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不断给他们新的勇气去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支教半学期带来的变化,是让孩子们了解到学习外语从来不是单纯的背诵和技巧训练,还要深入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在和当地教师沟通后,我了解到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很多孩子们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要攻克这一困难,每一天的英语课我都必须精心设计。为了实现课堂多元化,在教学内容方面,不仅要涵盖课本知识,还需要科普课外知识,以此帮助孩子们了解文化差异,开阔孩子们的眼界,让他们了解到“外国的月亮和中国的一样圆”。

初来乍到,好在有这些总是赖在我办公室的“跟屁虫”,一起上晚自习,一起谈天说地,内蒙古零下20度的冬天似乎也没那么难熬了。第一学期很快结束,拿到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后,半年未归家的同学们陆陆续续地都回家了。有些孩子们专门发来微信“惠媛姐姐,谢谢您教我知识”,这让我体会了前所未有幸福感和成就感。

待到春暖时,一起再聚内蒙,共赏“知识花”开。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延期开学的全国师生都纷纷加入了“空中课堂”的大部队。任教“博士班”的二位北林博士教师和我也在当地学校的安排下,正月初六便开始了线上教学。初当“主播”,还有些许的“害羞”和不适应。没有了愉快的课堂气氛,看不见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也没有了上课前和下课后“保镖团”的护送,坐在电脑前,这恍恍惚惚的不真实感让我忐忑不安。除此之外,我更担心的是线上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因为大多数学生所在的农村地区网络还没有普及,很可能会出现通讯不佳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幸运地是,在当地教育局和学校的帮助下,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经济层面都让老师和学生没有了后顾之忧。

疫情无情人有情,病毒隔开了我们的距离,却无法隔开师生情,更无法磨灭他们学习的热情。为了响应当地教育局在防疫期间的教学要求,设计线上教学要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要鼓励老师们多利用网上的优质资源实现高效备课。每一天,老师、家长和学生们在防疫的“后防线”上都作出自己微薄的贡献。因为我们内心都清楚明白,在祖国最脆弱时,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就是对国家和民族最大的贡献。

我的英语课被安排在每天早上8点开始,这是让很多学生“又爱又恨”的时间段。为了避免线上课程过于枯燥,备课工作至少要提前一个礼拜开始,认真研究,仔细准备,并且保证内容要比面授课程更加丰富和有趣。做“主播”的日子快一个月了,不论是我还是同学们,似乎都适应了这样的上课节奏,但我们内心还是期待着早日重返校园的时刻。尤其是对于很多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这场“战役”不结束,家庭很可能会因疫失业返贫,学生心理也会增添许多负担。和我任教一个同班级的两位北林老师鼓励我要利用学生们“益友”的身份,多排解他们的负面情绪,传递正能量。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都是“打不死的小强”,不惧困难,不怕劲敌。凛冬再长再寒也终散去,春光再远再难也将到来。我相信很快,全国各地的北林师生就能一起相约北京迎接春暖,共赏花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