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爱花终不悔 留下梅香溢中华
[发布日期:2017-10-18 点击数:]

许多人喜欢称他为梅花之父。因为,他用几十年心血培育了大批的梅花新品种。

不少人尊称他为中国花卉界泰斗。因为,他60多年走过的道路,和我国花卉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他对于事业的情感,胜过情人之恋,痴迷而不变;他对于花卉的热爱,如同对母亲的爱,执著一生而不悔;在这情感、爱恋的背后,是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爱。

他,就是为祖国园林和花卉事业奋斗了一生的中国著名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家、园林教育家、江南的注册网址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

梅花北移创下奇迹

毛泽东那首“梅花欢喜漫天雪”的著名诗句脍炙人口。但事实上,在酷寒的地区,梅花是难以生长的。

梅花一般生长在长江流域。当气温在0℃到零上2℃时,梅花虽能坚韧不屈,花粉尚可发芽、受精,却处于忍耐状态;当冰雪停止了、天气暖和了,梅花又能继续发育开放。这种韧性与耐力,是梅花的最大特长。

上世纪50年代,正值壮年的他从武汉调至北京后,就一直致力于培育抗寒的梅花新品种。他希望梅花真的能在寒冷中绽放,让北京人、让北方人也能在雪中赏梅。

植物品种培育之路,如同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艰难且需要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积累。“文革”中,一把火燃尽了他前期精心培育的全部梅花杂种新苗,也烧去了他十多年的光阴和心血。他没有放弃,从头再来,继续跋涉在梅花抗寒育种研究的路上。

既自己动手,又指导研究生做,还带领其它科研生产单位一起努力。咀嚼了无数次失败之后,以他为领军人物的科研队伍,使梅花的生长线人为地向北、向西大大拓展了几千公里。这堪称是植物栽培界的奇迹。

经过陈老半个世纪不懈的努力,他和同行们培育、引种了数十个新品种,能够抗零下1935摄氏度的低温。梅花的栽培范围北扩至吉林长春、辽宁沈阳和内蒙古的赤峰与包头。

竭力倡导评选国花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惟一没有确定国花的大国。对以花为生、爱国如命的陈老来说,是一件十分令人尴尬和没脸面的事。

早在1982年,他就公开发表文章,倡导在我国评选国花,成为我国倡导国花评选第一人。他的本意是,通过评选国花的活动,对全民进行一次全国性的花卉知识普及,让更多人了解花卉、热爱有世界园林之母美誉的中国。

他最早的意见是,国花非梅花莫属。

1988年,他又进一步提出了梅花月季“一国两花”的具体构想。

已过八旬的陈老,不知跑了多少趟国家图书馆。在那里,他仔细查阅了100多个国家的宪法。结果,他发现其中都并没有任何有关国花的只言片语。国花,只要百姓喜欢和社会认可就行。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我国的花卉,参与国花评选活动,他想了许多办法:在北京、无锡、武汉等地,他参与组织了多次“我为国花投一票”大型公益宣传活动。

2005年,还没过正月十五,他就登上了南下的火车,直奔武汉东湖边上的植物园,组织并主持了梅花展览和国际梅花学术研讨会,趁机宣传和鼓动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

在陈老倡导召开的“中国国花与和谐社会”的学术研讨会。知名人士、权威专家、各界代表聚集一堂,再商国花大事。这位老人再次用肺腑之声呼唤国花时,全场先是鸦雀无声,紧接着就一次次响起雷鸣一样的掌声。

影响最大的活动当属我国62位院士的倡议了。陈老反复征求院士们的意见,一个字、一个字地反复修改倡议书,并且郑重地第一个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接着,吴良镛、王文采、袁隆平、卢良恕等纷纷签名。参与这一活动,各个领域的院士都有。

梅品种登录国际权威

中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原本以植物资源丰富的中国,如今在许多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了。每每想到这些,陈老都会感到重任在肩,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按照国际惯例,每一种植物的栽培品种都需在国际上进行正式登录,才算拿到了在国际上通行的“绿卡”。在国际上,植物品种登录权威早已经有无数个。美国最多,有几十个。其次是英国,也有二十个左右。就连印度都有。而号称植物资源宝库的中国却没有一个。

陈老心有不甘。

对于如何争取登录权,他一无所知。国内其他人也知之甚少。他先是试探着写信到美国,而后又是加拿大、英国。几经周折,最终才算找到了“庙门”–––国际园艺学会的栽培植物命名与国际品种登录委员会。

按照要求,陈老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精心准备了各种材料,还寄去了自己主编出版的《中国梅花品种图志》著作和公开发表的有关梅花研究的论著目录。

这毕竟是第一位中国人的申请,引起了国际园艺学会的高度重视。三次国际高端会议之后,中国人的申请终获得了世界上的承认。

中国获得了第一个植物品种的国际登录权。中国有了第一个植物品种登录的国际权威。

梅(含梅花和果梅),成了我国第一个拥有国际登录权的植物种。

他十分清楚国际植物品种登录权威的职责:负责在世界范围内对某一类或某一种的植物品种进行名称的核准和认定,以确保品种名称的准确性、统一性和权威性,便于花卉在世界的传播和交易。

为了做好这个国际登录权威,陈老白手起家,很快就亮出了国际梅品种登录中心的招牌。为了梅品种的登录,他四处奔走。武汉、南京、青岛、无锡……为了确定一个名字,鉴定一个品种,都要花费很多心血。

去伪存真,拨乱反正。在他的主持下,一些误叫了多年的品种改了名,一些似是而非的名称又有了定论,一些一花多名的统一了名称。

多年来,他主持公开出版了多部已经认证的梅品种著作,正式登录的品种超过400多个。

其实,陈老想的根本不是自己当个什么权威,而是为中国争光,为中国在国际园艺界争得一席之地。

创建首个国际梅园

2004424日,北京西山鹫峰脚下,热闹异常。北京第一座梅花精品园–––国际梅园在鹫峰国家森林公园里奠基。

这座将荟萃世界名梅的植物园占地约5公顷,将成为2008年“绿色奥运”建设的一部分,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世界上第一个集中反映国际植物品种登录的专类园。

这个梅园,是由陈老倡导并主持建设的。亲自参加选址,亲自主持设计,亲自出面争取经费。他反复认真地到现场踏勘,和大家仔细研究方案。他提出,梅园建设要体现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和国际性的特点,主持审查通过了梅花博物馆、梅书画院、品梅屋和梅花精品展览温室的规划。

梅园里种植的梅花,全部是经过国际登录的精品。既有露天生长的抗寒梅花、果梅,也有温室里展示的国内外精选珍品。

为了梅园建设,陈老真是有过睡不着觉的时候。没有经费,他和夫人带头捐了5000元。他四处游说,大讲建梅园的意义,陆续争取到了数十个单位和个人的资助,有的花农捐献了树木,还有一家公司捐建了园中的三座建筑。

尽管如此,梅园建设经费还是有几百万元的缺口。一些工程进展也不顺利。开始时,他比谁都着急。慢慢地,他知道急是没有用的。但他没有失望,还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他坚信,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一定能够办成。

尽管他一再说,自己现在只是梅园建设的顾问了,但在他的内心深处,是多么希望有更多人来关心梅园、支持梅园!让北京人早一天到梅园看看。

终生心血浇灌百花

们习惯称陈老为“梅花院士”,其实是一种误解。

作为园林、花卉专家,陈老肩负的是,催开百花、播撒春光的重任。他对花卉的贡献大大超过了对梅花一个品种的研究。

培育黄色、重瓣、大花的山茶花是世界山茶育种领域的难题。早在1973年的夏天,他就在云南开始了金花茶杂交育种试验。他带领教师,组织研究人员以金花茶和多种山茶等做亲本,在千万朵花上进行了杂交授粉试验。

后来,他牵头成立了金花茶研究科研协作组,开始在我国、也是世界上首次建立金花茶基因库的创举。他们费劲周折,将广西十万大山中的20多个种的500多棵金花茶大树移植成功,建立了举世无双的金花茶基金库,攻克了繁殖技术大关。这项成果先后获得了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地被菊,是陈老用40多年心血浇灌出的全新品种群,是他在花卉界的另一大贡献。

上世纪60年代初,他步入菊花起源研究领域。地被菊是这项研究的副产品,却在菊花栽培上引发了重大的革命。

几十年的杂交试验中,他培育出了大批菊花新品种群。这个大家族的新成员,抗逆性强、耐粗放管理、开花繁密、花色丰富、适合在露地栽培。从这开始,具有全球第一产值的名花,除了盆栽、切花之外,又多了地栽的品种。他亲自将其命名为地被菊。

这项成果先后获得了北京市和国家林业局的科技进步二等奖。如今,陈老培育的地被菊盛开在首都,盛开在我国“三北”地区的大街小巷。

中国原产的月季是现代月季的重要原种。他指导学生,以我国野生蔷薇与古老的月季品种进行远缘杂交,培育出了前所未有的刺玫月季新品种群。

95个春秋的历练中,他对花草早已不是一般的喜爱,而是升华到了对花卉事业的执著和眷恋。花卉,已经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最重要的一部分。

最早的“海归”很爱国

1946年,他报考国民政府选派的留学生时,已经是复旦大学的副教授了。

迈出国门之后,他并没有觉得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对比之后,他的感觉是,中国的太阳和月亮都比国外的“圆”,只是没有把拥有的资源开发、利用好。3年的留学生涯,让他明确了科研方向,看到了先进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知道了园艺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个产业,从而看到了中国和国外的差距。

在丹麦的周末、假期,他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月季、山茶等许多花卉的生产环节他都做过一遍。几年过后,他不但获得了第二个科学硕士,动手能力也大为提高。

他是国民政府最后一批派出的留学生,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海归”。当时回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跑了10多次英国大使馆,还找到了到欧洲访问的萧三文化大使,才得以辗转回国。

答辩后的仅仅一周,他就偕妻带女踏上了归程。他那份优异荣誉级科学硕士证书,是28年后校方才寄给他的。

园林教育开创者带头人

陈老是我国园林教育发展的见证人。建校之初,他担任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副主任(园林系前身)。1979年回京复校后,他出任园林系主任直至1984年。招收园林植物、园林规划设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他都参加了培养方案的制订。

北林的园林专业早在1956年就建立了,有着丰富的资源,奠定了行业领头羊的地位。但他冷静地看到了园林专业发展上的不足。他认为园林最重要的内容和物质基础是园林植物。

陈老是倍受尊敬的园林教育家,是中国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作为园林植物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他投身园林教育半个多世纪,倾心育人、桃李满天下。他培养了25位博士、31位硕士,本科生难计其数。他的学生中许多人都已成为我国园林事业的中坚力量。

陈老治学严谨认真,对学生既爱又严。他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要重视实践,要多了解园林植物。他对学生的要求一丝不苟。他特别注重学生知识面的全面培养,多次强调要培养学生有广阔的知识面。他主张大力建设好园林场圃、植物园,保证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让学生参与校园建设。提倡师生与公园、苗圃合作,向园林管理人员和一线的工作人员学习。

201110月,陈老成了首位“中国观赏园艺终身成就奖”的获奖者。

开中国植物品种国际登录之先河,创我国梅花北移两千公里之奇迹;

四十年致力菊花起源探索,传花经,著梅誌,攻难关;

七十载潜心传统名花研究,为国花,志未酬,心依旧。

陈老虽已远去,但留下了精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