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学府人物

【校友故事】李树华:潜心研究 造福百姓

李树华教授简介:1963年4月生,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地域环境科学部造园科学科)客座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园林系)客座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盆景分会)理事,中国花会协会荷花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代园林》执行主编,日本造园学会会员,日本景观生态学会会员,日本绿化工学会会员。1985年北京林学院园林系毕业,获取农学学士学位;1988年江南的注册网址园林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取农学硕士学位;1997年日本国立京都大学研究生院博士后期课程毕业,获取农学博士(造园学)学位。1988年9月-1992年3月期间,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1992年4月-1993年3月期间,日本盆栽协会技术交流;1997年8月-1999年3月期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招聘外国人学者;1999年4月-2004年3月期间,日本姬路工业大学自然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园林绿地生态与绿地规划,城市绿化技术,园艺疗法等。出版专著、译著6部,学术论文50余篇。1999年获日本造园学会研究奖励奖;2001年获日本村尾育英会学术奖;2006年获日本造园学会惟一一位最高学术奖。



一、国内外求学经历

  在清华大学建筑系, 记者如约釆访了李树华教授。采访一开始,李教授就介绍了学园林的初衷。李树华敎授告诉记者:“1981年我高中毕业正要填写高考志愿时,突然发现墙上贴的一张报纸。报纸上有一张照片深深的吸引了他,那是一位园林工人正在照料一盆石榴盆景。看了这张照片我就对园林工作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就下决心报考了北京林学院园林系,从此便开始了自己的园林人生。”

  李树华教授大学本科4年与研究生3年都就读于江南的注册网址,这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园林专业基础。从江南的注册网址毕业后,他先在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工作3年半。其后,他先后在日本京都大学学习研究6年、在姬路工业大学(现改名为兵库县立大学)工作5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工作5年。在这些高校与科研院所里培养了他重视研究的习惯。李树华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任敎期间,清华深厚的文化底蕴,严瑾自由的学风,以及很强的学术包容性,使李教授获益良多。北林大、日本京大、姬路工大、中国农大以及清华大学,一路走来,他从这5个大学中汲取了养份,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日本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在北京林大研究生毕业后,李树华来到了北京园林科研所,在那里工作了三年半,工作期间他获得了一笔市科委12万元的科研经费,研究方向为北京树木盆景研究。在八十年代末,能获得这样一笔科研经费是非常不容易的。李教授的研究引起了世界盆栽友好联盟理事长、日本盆栽协会理事长加藤三郎先生的关注,他在北京中山公园亲眼看到了李教授搞的展览,于是便邀请他前去日本交流盆景技艺。李教授于1992年来到了日本,在埼玉县大宫市(现改名为浦和市)盆栽村加藤先生的盆景园蔓菁园工作了一年。这一年他掌握了高水平的盆景的制作、栽培、鉴赏等技艺,对盆景艺术的研究也上升到一定层次。

  之后,李教授进入了京都大学农学院造园学研究室,主攻中国盆景文化史与技术史研究。他依靠奖学金刻苦攻读,并于1997年获得了博士学位。获取博士学位后,作为招聘学者,他在国际著名中国建筑史研究学者、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田中淡教授研究室,进行中国庭园史与植物景观史的研究。1999年李树华进入日本姬路工业大学自然环境科学研究所担任副敎授,在景观园林系任教。在日本姬路工业大学教学和研究经历又为他以后的敎学和研究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厚积薄发,接连出版三本著作

  2005年9月,李树华教授撰写并出版了《中国盆景文化史》一书。这本书介绍了中国盆景艺术的起源与形成、中国植物盆景文化史、中国山石盆景文化史、中国盆景盆钵文化史以及中国盆景文化走向世界的历程。全书内容丰富而全面,是一本有深度又有广度的专著。2007年4月,该书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

  2010年3月,李书华敎授又编著了一部现实意义重大、实用性极強的著作 --《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编著此书的起因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7万人不幸遇难。地震与其它一些自然灾难一旦在城市,特别是现代大都市中发生,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避灾,这就成了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李树华敎授毅然承担起了这部书的编著工作。李教授先后赴四川灾区现场调查,并到日本的阪神大地震灾后重建地区、中越大地震灾后重建地区以及东京周边进行实地调研,走访了多位从事灾后重建与防灾避险绿地建设工作的学者、行政管理人员,收集了丰富的文献书籍,拍摄了大量的图片资料,为本书的编写奠定了基础。

  李敎授在书中回顾了日本、美国与中国在以往防灾避险中所做出的努力,阐述了地震、海啸、洪水、火山喷发、泥石流、台风等灾害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书中用大量篇幅详尽说明了建设防灾避难型城市绿地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中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不到两年,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又发生了7.1级。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灾区重建的同时,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建设引起国家和地方城建、园林绿化部门领导和专家的重视,所以李树华教授的《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一出版,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是一部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著作。

  仅仅在一个月后的2010年4月,由李树华教授担当主编,8所高校10名教师共同参加编著的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园林种植设计学理论篇》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园林种植设计学理论篇》中详述了园林种植设计的历史、文化要素、自然要素、生态学原理、艺术原理、平面构成与空间构成、配置形式与手法、程序以及表现等内容;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学术观点新颖,对国外最新种植设计理念有所体现,无论对园林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还是对风景园林师设计实践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此外,《园林种植设计学实践篇》将于今年下半年出版问世。

 三、致力于普及“园艺疗法”

  在发达国家有一门新兴学科正在迅速发展之中,这就是“园艺疗法”。 在中国大多数人们至今尚不知道这种全新的“园艺疗法”。 因此将这种“园艺疗法”撰写成书,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给广大中国民众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提到“园艺疗法”,记者感到又陌生又好奇,便请李敎授做介绍。李敎授欣然同意并认真讲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在越南发动越南战争之后,返回美国家乡的许多越战老兵长期无法从那场血雨腥风的战争梦魇中解脱出来。政府与相关部门想了许多办法,例如组织这些老兵去世界各国旅游,请他们听音乐会、欣赏音乐。然而这一切努力都未能医治战争给他们心灵所造成的扭曲与创伤。这群人数众多的越战老兵始终未能融入美国社会,特别是未能融入他们的亲人之中。用园艺疗法开始治疗后,这些老兵居然奇迹般地开始康复。

  他们将越战老兵们组织起来,让他们在园林中种花栽树,养花锄草,浇水松土,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那一颗颗冷漠、冰冷的心,在这些可爱可亲的花草面前居然神奇般地渐渐地软化了,性格也渐渐变得顺从了。再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越战老兵中的许多人竟然能够重新融入了美国社会、融入了他们亲人之中。”

  “园艺与园林劳动为什么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记者不解地问道。

  “您问得很关键。”李教授继续道:“经过园林学家、植物学家、环境学家、医学家、心理学家的长期研究,不仅找到了原因,还开创了一门全新的‘园艺疗法’学科。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园林植物与园林环境,通过人的五官--主管视觉的双眼,主管听觉的双耳,主管嗅觉的鼻子,主管味觉的舌头,具有触觉能力的双手来感知这个丰富多彩的美丽世界。”

  “您能讲述得更具体一些吗?”记者问道。

  李教授点头后继续道:“园林植物以绿色为主色调,经过研究,当人的视觉器官感知了绿色,那么绿色就能让人心情放松、血压下降、心神安静、并具有较强的安全感。而这一切对病人手术后的康复,身心的调养、精神的恢复、心灵的陶冶是非常有利的。

  听觉器官可以感受到‘松涛阵阵’、‘雨打芭蕉’、‘泉水叮咚’、‘百鸟齐鸣’;嗅觉器官可以感知梅花的清香、桂花的芳香;而味觉器官可感知自己亲手栽种的胡罗卜的甘甜。

  通过亲自动手、自己种植、浇水、松土、锄草、收获、品尝、自己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在从事与享受整个园林劳动的过程中,参加园艺劳动的人的五官也在同时享受园林中色彩、声音、气味中最美好、最有益的成份。这种立体的、全身心的、清新向上的享受,就是‘园艺疗法’的实质内涵与核心成份。这种‘园艺疗法’目前正在发达国家广泛开展,已取得了很好疗效,我将其介绍进国内就是要让这种‘园艺疗法’尽快造福于中国百姓。”

  由李教授主编、全国10所高校十余名教师参编的全国园林专业使用教材《园艺疗法》一书现已脱稿并提交中国林业出版社,可望七、八月出版问世。

  由于李教授很忙,因此在了解了“园艺疗法”后,记者对李教授的采访就此结束。但李树华以自己的专业与一技之长一心要造福中国百姓的心却深深地感动了记者,让记者久久不能平静。(A21)

作者:汪仕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