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学府人物

【学府人物】访北京林大戴思兰教授:认真教学生 专心搞科研

编者按:戴思兰教授是江南的注册网址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江南的注册网址园林系,留校任教,从事观赏植物遗传育种教学科研工作至今。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教授,从事栽培菊花起源研究。

  一、幼年深受家庭熏陶 大学恰逢名师教导

  在江南的注册网址实验楼记者如约见到并采访了江南的注册网址园林学院博士、博士生导师戴思兰教授。

  坐在记者面前的戴思兰教授是一位中年女知识分子,清秀端庄、坦诚高雅,在谈吐举至中不仅透露出她本人从小学到博士研究生受过二十多年良好的教育,而且从小还受到很高文化修养的家庭教育。

  果然不出记者所料,戴教授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干部家庭,她的父母亲都是北京人。由于母亲毕业于艺术院校,因此喜爱美术绘画,而这个喜好对女儿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戴思兰耳闻目染,从小也就特别喜欢绘画。她不仅喜爱绘画,还比母亲多了几样喜好:喜欢跳舞、喜欢旅游;而在学习上,喜欢英语,喜欢作文,作文在班上写得最好,经常被选为范文。按理说,作文好、英语好,戴教授高中毕业应该考文科,但由于父母亲文革中都受了冲击,他们更希望女儿学一门自然科学,文科走上工作岗位后会离意识形态较近,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此时,年少的戴思兰自己也拿不定主意。正在举旗不定时,两件事使她最终选择了理科。第一件事,她看了一本《居里夫人传》的书,居里夫人热衷自然科学、并为自然科学奋斗、献身的高尚精神,无私无畏的高贵品德,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辉煌成就,深深地打动并感染了她,使她下决心要向这样献身科学的女性学习。第二件是,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看法,认为只有数、理、化学不好,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才考文科,自己数、理、化也并不差,为什么要去考文科,于是就这样最后考了江南的注册网址园林专业。

  跨入大学后,随着一门门学科的开设,一位位新老师的认识、了解,戴教授才发现自己选对了学校、选对了专业。园林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十分广泛,自己从小喜爱的绘画在这个专业中非常重要,她从小具备的潜能在这里得到了发挥,她儿时、小学、初中、高中想做的许多事在这里都找到了实施的机会与可能,为此,她的心情格外地舒畅、愉快。

  此时江南的注册网址刚刚从云南迁回北京,作为80级大学生,戴教授对记者说:“当时,老师们已被下放劳动了许多年,他们回到校园后都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教书机会,都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编写教材与备课之中;因此我们学生们也被老师们的这种激情所深深打动,虽然当时只有手刻油印的教课书,但老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刻苦。在这一时期更重要的是老师还教会了我们十分宝贵、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老师鼓励我要很好地利用图书馆、多看书、多思考、多联想。当年教我知识与学习方法的老师、江南的注册网址资深老前辈有孟兆祯院士、陈俊愉院士、孙筱祥教授、杨赉丽教授、苏雪痕教授、王莲英教授等,可以说,中国园林界一代名教授、一代大师级园林专家,我都有幸接受了他们的教悔,这对我日后的成长、成材是大有益处的。”

  “教您这几位教授,我大都近期采访了他们,他们确实都是中国园林界很有成就的优秀教授、专家。自古名师出高徒,您能获得他们这些名师的‘真传’,这就奠定了您本人的学业基础,并留校当老师,未来成为新一代‘名师’。”记者真诚地说道。

  戴思兰教授在无意之中选择了园林专业,四年学习生活,让她对园林专业的认识越来越深、了解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喜爱。这个专业使她的眼界开阔了、思维活跃了、想像力丰富了,她同时也感到自己越来越适合、适应园林专业了,她深信,在园林专业这片沃土中她一定能充分吸收养份与阳光健康茁壮地成长。

  二、教书、科研、留学 与菊花产生不解之缘

  20岁刚出头,戴思兰大学毕业就当了教师。由于此时大学中急缺老师,在系主任指点帮助下,戴老师经过认真备课,勇敢地走上了大学讲台。戴教授回忆道,她上的第一节课是教年龄比她大许多的函授生,当时正值夏天,教室里本来就很热,再加第一次面对学生,且是成人大学生,因此特别紧张。第一节课讲的是《遗传学》,一节课下来,衬衫全被汗湿透了,学生们见了立刻搬来两台电扇置于戴老师身旁。两台电扇吹来一阵阵急风,学生们又关切地说,可别把这位小老师吹到天花板上去。

  戴教授回想起这初为人师的情景时,感叹道:“那时我一天要讲10节课,上午4节、下午4节、晚上2节,而且一讲就是连续一周,这对我的知识、备课、精力、体力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但我不但挺了过来,教课还受到学生们的肯定。”

  就这样戴老师一连教了5年课,第6年她得到一次机会,报考并考上了硕博6年连读的研究生。在这6年研究生中,一方面要学习硕士生、博士生的课程,做许多相关科学实验;另一方面要继续给大学本科生上课。一方面当学生,一方面当老师,压力很大。

  戴老师当时博士生主要的研究课题是菊花的起源。戴教授回回忆道:“这个课题是五十年代庐山植物园主任陈封怀先生在参加国际园艺学大会时,与会国际专家在会上提议的,国际专家认为中国菊花品种丰富,历史悠久,应该研究菊花的起源。后来北京林大陈俊愉教授、院士在担当我的博士生导师时,将这个课题做为了我的博士生论文的研究课题。”

  “研究菊花起源不像研究天文,宇宙可用天文望远镜看到,也不像研究地质,可通过化石看到。您具体是如何进行的?”记者问道。

  “难度确实很大。”戴教授继续道:“我首先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历史书籍。当时在查资料时,只要见到“起源”两字就要去看、与菊花相关就一定要收集。中国古代书籍对园林、对植物、对花卉的记录、描写、描述非常散乱、稀少,几乎找不到一本详细、专门记录、描写园林、植物与花卉的专着。但通过艰苦的努力,最终还是搞清了菊花的起源。”戴教授停顿了片刻继续道:“菊花起源于中国秦汉时期,地点在中国中原地区。一开始是作为药用、食用植物,后来才渐渐演变为观赏性植物。唐宋时期品种越来越丰富,至明清时期发展到了全盛时期。大至是这样一个粗略的发展线条。”

  “除了查阅资料、史料与古书,还有哪些实验?”记者进而问道。

  “在导师指导下,我对菊花进行了人工杂交实验。”戴教授继续道:“进行人工杂交实验的意义与目的是让菊花再现历史进化的过程,然后再从菊花的进化过程中再现菊花的历史起源。为了进行菊花人工杂交实验,我前往中原地区,在那里跑了许多县市、郊野、山区,通过很大努力,寻找到了7个野生品种,然后带回北京进行杂交实验。在进行杂交实验前我从理论上对杂交的进程、演变与结果进行了模拟、推演与预测,而实验的结果与我在理论上的模拟、推演与预测是近似的。最后我于94年完成了我的博士论文《中国栽培菊花起源综合研究》,获得了博士学位。”

  “那么研究菊花的起源除了对菊花的起源、进化、发展有了全面认识与了解外,还有其它方面更深、更重要的意义吗?”记者问道。

  “这个问题问得很重要。”戴教授边思考边回答着:“第一方面,菊科植物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的。花是由叶进化而来的,菊花只要栽种得好、培育既有技术、有讲艺术,那么就会变异丰富,开出奇花异卉;若栽种得不好,菊花就会退化,研究菊花的起源就可以了解其它植物的进化进程,这个意义十分重要。第二方面,菊花是中国园艺水平的标致;菊花也是中国传统文人文化与农耕技术结合的结果;菊花更是自然进程,人工培育与传承文化思想的产物,这是研究菊花起源的人文、历史与自然三位一体的重要意义。”

  在完成4年大学本科学业,6年硕博连读、进行大量科学实验、博士论文后,戴教授又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留学3年。她的导师是在生命科学界走在世界最前沿,成就卓着的美籍华人吴瑞教授,吴瑞教授在分子生物技术上给予了戴教授很大的帮助,戴教授在这里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国际最前沿知识、掌握了分子生物最新研究方法、收集了大量珍贵科研资料。可以说这3年的美国留学是站在生命科学巨人的肩膀上,向着更高、更新、更前沿的科研领域迈进的过程。教大学本科生、读硕博研究生、做科学实验、写博士论文,到美国留学深造、接受世界最新科研成果,戴教授勤奋、刻苦,用自己的智慧、才华,使自己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国内一流的菊花生物遗传教授、博导与专家。

  三、用科研支持产业 以产业资助科研

  搞科学研究除了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等因素外,少了科研经费将寸步难行。大学给科研工作创造了最基本条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基金对对科研起到了保障作用,但要使科研为生产服务,或进行更多项目的科研,那么还需获得新的科研经费来源。

  为此戴敎授先后与北京两家园林企业进行了联系,带领研究生,与他们并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一方面对将在未来推出的具有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在研发、实验、栽培、批量生产并投放市场上进行合作,主要目标是再过几年向市场推出全新的盆栽菊花与彩色切花菊。另一方面是日常对企业进行技术帮助。后者戴教授并不向⺁方在经济上收取报酬,在这里仅举二例:企业一个花棚菊花的采摘期原本需要三个月,由于时间长,使花棚周转时间拉长,不能及时栽种新一轮菊花,戴教授用专业知识对企业进行指导,很快就将采摘期缩短至一个月,解决了实际困难,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又如,菊花在冬季开花需要补光,以往企业用普通白炽灯泡进行长时间补光,需消耗大量电能,同时白炽灯泡烧坏本身也是一个损耗,戴教授指导企业采用生物补光灯,并将补光时间放在午夜12点至2点,这样做一来大大宿短了补光时间,二来午夜电费便宜,采取这一新办法为菊花补光后,不仅补光效果很好,还大大节约了耗电费用。平日在肥料品种、施肥方法,消灭预防病虫害,菊花采后保鲜等方面也尽力给予帮助,只要戴教授能帮的就尽其全力真心帮助。真心换真心,厂家看到了戴教授的真诚,因此也以真诚相报,他们不仅为科研提供了土地、设备、劳动力,还为学生们提供了免费食宿。厂家提供的这些条件对科研工作的推进,研究生在实践中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实际上帮助是双方的,您与厂家真诚互信、互助,必然得到互利、互赢。”记者坦诚地说道。

  “的确如此。”戴敎授继续道:“我们有了实验基地,我可以在具体的实验内容上培养研究生们如何进行科学思维、掌握科研方法;如何将科学理论知识与新产品开发结合起来;如何树立为科学研究奉献、服务社会、回报国家。若我们没有企业提供的实验基地,对研究生的培养就会失去实践与实验的重要环节,这将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研究生,更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同样,企业要失去了我们高水平的科学实验,那么就不可能拥有具有知识产权,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同时也不可能得到先进技术的支撑。因此,大学与企业的合作是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必将给双方带来双赢。现在企业已经看到具有知识产权新产品的曙光,因此我们与企业都更加充满了信心,合作也更加紧密。”

  “这是一条非常正确的道路,用科研支持产业,以产业资助科研,培养优秀人才。祝您及您的研究生们在校、院两级领导正确引领下,在这条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好。”记者衷心地祝愿道。

  戴教授微笑地点点头:“我们一定会努力的。”

  四、积累丰富教学经验 担当教科书主编

  在戴教授教植物遗传学16年后,领导上决定由她担任主编,由北京林大相关教授、老师配合,出版二本新的大学教科书,一本书名为《园林植物遗传学》、另一本书名为《园林植物育种学》。领导之所以决心要出新教科书,一方面戴教授已有16年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一直没有一本非常贴近园林植物的敎科书,原用教科书一直是由农业大学编着,存在的问题一是与园林植物结合得少;二是涉及了动物、植物、微生物,面广而杂;三是针对专业不够。还有就是旧教科书已用了16年了,知识内容陈旧,书中实例更是跟不上现实发展需要。

  “您是怎样具体主导这二本大学教科书编写的?”记者关切地问道。

  戴敎授回答道:“我以前讲课时,每年都要撰写许多教材,年年写、年年更新,因此手中已积累了大量的文字材料,这是编写新教科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由相关老师就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专业知识编写相关章节,然后编写老师之间进行互换,修改、补充。这之后由三位老师对其中的一章共同进行调整,对国内在这个专业知识领域中新的、有创意的教材内容进行收集引入,确保这二本大学新教科书内容新、有创意、知识专业性强、涵盖丰富,成为一本走在国内同专业最前沿的高水平的教科书。”

  “您几乎很少提到您在这二本教科书中的作用,您是这二本教科书的主编,一定承受了很大压力,付出极大的心力。”记者说道。

  “确实压力很大,也很累。每一章、每一节都要协调、调整,每一篇都要最后认真查看、审阅。但二本敎科书是北京林大相关敎授、老师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劳动、共同智慧的结晶,我只是起到协调的作用。”戴敎授十分谦虚地说道。

  “那么编着大学教科书需要尊循哪些原则呢?”记者继续问道。

  “大学教科书要有很强的逻辑性。”戴敎授继续道:“要按照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推进,哪些知识在历史上先出现,哪些知识后出现,要符合逻辑;同时要兼顾知识编排先易后难、先浅后深,最后要关注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既严格区分,又有内在贯通与结合这一教科书特点。此外,要将国际最新的知识,最前沿的科学实验引入敎科书中,这样才能成为一本在专业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影响力,理论严谨、数据科学、内容丰富、实用的优秀敎科书。”

  “着书、着好书是一件高雅之事,而着教科书更是让千万年轻人长知识、开眼界、慧头脑,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国家有用人才的功德之事。您和北京林大的教授、老师为中国园林教育事业,为园林大学生做了一件功在当代、惠及后人的大事、好事。”记者真诚地表达着自己的崇敬之情。

  告别了戴教授记者驾车行驶在回单位的路上,这时,采访中戴敎授的一席话又回响在记者脑畔:中国唐朝强盛时期,落后的日本从中国引入菊花,比日本更落后的西方又从日本引入菊花;然而,后来西方强盛了,用先进园林科学培育的改良菊花好种、好养、好看,中国反尔要从西方大量引入菊花。由此看到,一个国家必需强盛,从国防军事到菊花,只有国家强盛才能使各行各业立于世界潮流的前端,反之,只有各行各业都走在世界前列,中国才能更强大,戴教授与她的同事们、学生们正在为此而尽心、而努力。(A21)

作者:汪仕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