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学府人物

【学府人物】专访杨赉丽教授:规划山水 扮靓祖国

——专访北林教授杨赉丽:规划山水 扮靓祖国

编者按:近日,记者采访了江南的注册网址园林学院教授、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董事、国家园林城市专家组成员杨赉丽。此次采访是中国风景园林行业杰出女性系列访谈之一。

  一、家庭熏陶 明智选择迈上园林之路

  2009年盛夏,记者来到江南的注册网址园林学院,采访了该院教授、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董事、国家园林城市专家组成员杨赉丽教授。在办公室中,记者与杨教授隔着一个大办公桌面对面而坐。这是一间向阳的长方形办公室,像许多中国著名学者一样,办公室陈设简单、朴素,并没有什么贵重高档的陈设与名贵的字画,但办公室两侧长长的书柜中摆放着的几百部专业书籍却蕴藏着人类浩大博深的知识与智慧,正是这知识、智慧与拥有它的主人----杨赉丽教授,为中国园林规划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规划中国的山山水水,扮靓大江南北的城市、公园、风景园林奉献了一生的力量。

江南的注册网址园林学院教授、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董事、国家园林城市专家组成员杨赉丽

江南的注册网址园林学院教授、中国风景园林规划 设计研究中心董事、国家园林城市专家组成员杨赉丽

  “杨教授,您是怎样走上从事园林绿地规划这一职业的?”寒暄后记者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杨教授稍加思考,快人快语地向记者讲述起来:“这与我的家庭有很大关系。我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我的祖父是广东梅州大埔县客家人,他是一位山村的私塾教师,虽然家中十分清贫,但客家人十分重视儿女的求学,特别是男孩更加重视。我父亲杨士达在家中排行老四,他在上海的一所由教会开办的”中法学堂“ 中求学,而他的三个兄长均先后下南洋去了新加坡等地打工谋生。之后,他赴法国留学,成为震旦大学保送的留学生。父亲的留学使他开阔了眼界,增加了开放并接受新事物的思想观念,这对支持我选择园林专业有很大帮助。全国解放前,父亲有一些美术专业的留学同学回到国内,但那时由于战乱,老百姓生活十分贫穷,因此,无人有闲钱去买美术作品,这使父亲的这些留学同学生活都十分艰难。而父亲是医学博士,并先后任杭州市立医院院长、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教授,依靠自己的医术,生活过得还可以,父亲不但免费为一些美术专业留学回国的老同学治病,还在生活上帮助接济他们。而我从小就喜爱美术,初中、高中又在教会女中就读,教会女中不仅中文、数学、英文教学要求十分严格,在美术、音乐的教育上也水平很高、要求很严,这使我一方面打下了很好的美术功底,另一方面越加对美术产生了极其浓厚的性趣。这一强烈地喜好,使我决心要报考浙江艺专的美术专业。就在这关健时刻,父亲的一席教诲与一个展会改变了我人生的专业选择。父亲对我说,你喜欢美术是正确的,但美术最好还要与一门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那样就会更好。父亲的话启发了我,而此时上海复旦大学正好面对全市高中生举办了一个各专业简介展会,其中就有园林艺术专业。我听了父亲的教诲,又参观了这个展会,使我了解到园林专业在许多方面都离不开美术,园林专业不仅需要美术功底,还需要植物、土壤、建筑设计等方面知识,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于是我喜欢上了这个专业,并报考了园林专业。”

  杨教授在谈起这段高中时期的往事时显得格外轻松愉快, 她非常庆幸自己在人生十字路口上的这一重大决择。

二、大学生活激情充实 奠定坚实专业基础


江南的注册网址 园林学院教授、中国风景 园林规划 设计研究中心董事、 国家园林城市专家组成员杨赉丽

  “您事业的成功一定与您的大学生活不可分割,能谈一下五十年代初您的大学学习与生活吗?”记者问道。

  “当然可以!”杨教授在提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既兴奋又激动:“那可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一个令人终生难忘的黄金年代。我于1951年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踏上了由上海开往北京的列车。”

  “您当时有多大?”

  “刚17岁。”

  “一个17岁的女孩子离开父母亲,只身来到几千里外的北方,父母亲能放心吗?这可是五十年代初,中国女性受封建意识还很深的时期。”

  “父亲早年留法思想很开放,母亲江娥英是一位妇产科医生,受过高等教育,也很开化,他们自然都很支持我。”杨教授爽快地回答着,继续道:“在农村,女性受封建影响相对大些,而对于我们从上海大城市走出来的新中国女大学生来说,有的只是幸福、欢乐、理想与激情。在北上的火车上,年轻的大学生一路欢歌笑语,江南的青山绿水为我们送行,北方的大河平原张开双臂迎接着我们,我第一次亲身亲历着祖国壮美山河,此刻一股激情油然而升---我要用自己所学的园林知识将祖国扮靓得更加美丽。”杨教授控制着自己的兴奋,继续着:“北京农业大学当时因适应北京市城市建设的需要,园艺系与清华建筑系合办了造园专业。园艺系51届只有21名学生,蔬菜专业7人、果树专业7人、造园专业7人,各占三分之一。我们的建筑、美术课由清华大学营造系著名教授与中央美术学院一流教授授课;而生物、土壤、气象、花卉、树木等课则由农业大学一流教授授课,因此我们的专业知识打得十分扎实,这使我终生受益。”

  “名师出高徒,一流的学校、一流的老师,为造就一流的人才创造了外因的条件。”记者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您说得很对,这是一个成材的重要外因条件,而长期、艰苦地自我磨炼则是最终真正成为一个有作为人才重要内因条件,两者都十分重要。”杨教授转而说道:“五十年代初,大学生还很少,十分珍贵,国家大学教育免收学杂费与伙食费。那时物价非常便宜, 特别是农副产品更是价格很低,我们的伙食标准是每月10.50元, 已是吃得很好了,每餐都有荤有素、米饭馒头随便选,特别是我们农业大学,在卢构桥还有实验农场,更为我们提供了品种丰富的蔬菜与农副产品。那时大学生不仅吃得很好,穿衣也很随意,来自上海、香港的女大学生穿的是连衣裙、旗袍,上身外套色彩鲜艳的开身毛衣,而来自华北大学解放区的大学生则穿的是土布服、解放服,我们与她们形成了很强烈的服装差距。但那时并没有任何政府官员、任何学校领导,也没有任何社会誉论要求女大学生不要穿连衣裙与旗袍,只是那时候年青人个个向往进步,充满革命理想,大家感到解放区女大学生穿的解放服更能体现进步与革命,因此,一时间我们纷纷都改穿了列宁装与解放服,这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潮流与时尚。”

  “这与文革有本质不同,文革强迫女性不准穿时尚的服装,而你们那时完全是一种充满革命激情的自愿行为。”记者十分感慨地说道。

  “政通人和,政治清廉、社会稳定、欣欣向荣是那时代的一大特点。”杨教授沉浸在一种幸福的回味中,继续道:“我们那时虽然没有电视、互联网、手机、随身听等现代信息娱乐工具,但学生会将我们的业余生活安排得极其丰富多彩。当时每年”十一“、” 五一“ 天安门广场都要举行游行,因此我作为全校美术工作组成员要组织大家动手做游行用的标语牌、宣传画、花束,十分繁忙。设计、绘画、制做这些实物,使我的美术才华得到了很好地施展,这实际上对加强我的园林设计动手能力也有潜移默化地作用。在大学期间,我同时还是校篮球队成员,经常要练球、参加比赛,不仅如此,我还选拔参加了校军事体育的摩托车队,当我驾着捷克制造的JAWA摩托车疾驶在当时农大东门外的归属校园---今天的八一湖湖畔时,美丽的园林、清新的绿地、宁静的山岗、波光鳞鳞的湖面,给我这位学习园林专业的女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视觉享受与无穷的欢快。那种诗情画意般的高雅,那种如入仙境似地神往,使我感到青山、碧水、红花、绿林、白云、蓝天与我的情感、我的性格、我的爱好、我的园林专业知识全然融为了一体。”

  “我一直认为您只有60岁,不料,您今年已七十余岁了,这让我十分吃惊,无论是您容貌、体态、动作、神情、思维、反应、记忆、说话的底气都根本不像一位七旬老人,这应该感谢您在大学中喜爱体育运动吧!”

  “您说得一点没错,国家当时在大学中制定了”劳卫制“, 提出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通过体育锻练,实现为祖国劳动、保卫祖国,健康工作50年。应该感谢”劳卫制“,我已健康地为国家工作了55年了。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生理老化不可抗拒,但心理的年轻则可争取。五十年代初的大学生活令我神往、让我激情澎湃、使我难以忘怀,它为我终生服务中国园林事业奠定了知识、身体、品德与毅力的坚实基础。应该说,激情燃烧的大学生活是我一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回忆!”

三、融汇中西理论 编写园林绿地规划教材

  “我见到一本名为《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教课书, 这是一本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的园林专业通用教材,听说全国高校的教授、教师、大学生都在使用这本教材,并且已经使用了许多年了,据说59年就出了最初版?”记者问道。

  “是这样。”杨教授回答后,继续道:“五十代初期中国没有自己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大学教材。教学大纲与教材完全是照搬前苏联列宁格勒林学院与莫斯科林学院的,基本上是前苏联专家与当时兼任北京都市规划委员会的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共同确定的。1955年我大学毕业留校当了助教,就在这一年我入了党,成为系里唯一的一位教师党员。1956年,北京农大已正式改名为北京林大,原农大教授周家织先生调往教育部教育司任职,他认识到一个大学专业长期没有自己国家的教材是不行的。于是他将国内各大学园林绿地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讲义全部收集集中起来,由我的老师汪菊渊教授与我一起在依托前苏联相关教材的基础上,开始统一编写中国自己的园林绿地规划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讲义。当时前苏联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专业教材还没有独立成书,一般都只是在城市规划教课书中设一章或几章,而能找到的专业参考书也很少。欧美国家的几乎没有,唯一能找到的是两本前苏联的专业书,一本为《城市绿化建设》(上下册),一本为《绿化建设》(上下册)。到了第二年,我又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听了列宁格勒建筑学阿凡钦科资深教授一年半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专业课,就是在这基础上,迈出了编写中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学计划与教学讲义的第一步,而这同时也是编撰该专业教课书的前奏。”

  “您当时学的是前苏联教课书,参考的是前苏联教材,听的又是前苏联专家的讲课,那么由您编出的教学计划与教学讲义,会不会与前苏联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很相近?”记者问道。

  “确实如此。”杨教授回答道。“当时国家的大方向是全盘学习前苏联。但由我们自己编写教学计划与教学讲义,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方便许多,我们可以将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专业从城市规划专业中分离独立出来,更有利于教学。从58年开始,中苏之间在政治与意识形态上开始发生分歧,全盘学习前苏联的方向开始转变,当时教育革命也开始兴起,更加强调了联系生产实际,为生产一线服务。在这种形势下,系里成立了‘居民区绿地课教材编写小组’,由我任组长,系里一些高年级学生也加入了这个小组。大家参考前苏联的教材,又联系中国居民小区、街道与工厂园林绿化的现实情况,至59年4、5月份编写出了《居民区绿地》这本最初版本的教课书。”杨教授讲到这里时十分兴奋,她继续回忆道:“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教课书用的纸又黄又糙,每一页都是师生们用手一个个字刻写成腊版,然后自己油印、自己装订成书。”

  “还能找到一本手刻油印本的教课书吗?”记者对这种用原始方法印制的大学教课书很感兴趣,脱口问道。

  “后来全校在迁往云南时全失散了。”杨教授回答后继续道,“60年我被学校委派到上海同济大学学习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专业知识,在那里我全脱产学习了二年,这次教我的金经昌教授则完全是一位欧美派著名学者,他在二战时期就生活在德国,对欧洲、西方的城市园林规划非常熟悉,不仅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这位欧美教授那里我知道英国在19世纪就有一位博学多才的社会学家――霍华特爵士超前提出了‘明日的花园城市’的理念,这个理念与现代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有许多相近之处。英国与西方学者早在60年代初就发现,工业革命既给他们带来了生产高效与经济繁荣,也给他们造成了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往日美丽清洁的泰吾士河,工业有害废水的大量排入,使河水又脏又嗅,河中的鱼也大量死亡,天空雾气茫茫,还时常会下酸雨,这一切对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此,西方发达国家首先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将环保理念用于城市园林规划与建设之中。这二年的学习,使我认识到西方人在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建设中起步较早,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经验。这样,我个人就既学到前一苏联的园林专业知识,又学到了西方的许多最新园林规划理念。我将东西方的优点融为了一体,同时又结合中国的实际,于63至64年,在59年的版本上进行重新修改与补充。除加入了环境保护理论与实际应用知识外,还增加了一部分规划风景园林区的知识。这一次虽然仍旧是油印,但腊版已由手刻进步为打字机打印,同时还新增加了许多插图,使得这本教课书的阅读效果有了很大改进。这应该属于这本教课书的第二版。”

  “第二版还是油印的,由此可知当时国家经济确实很困难。”记者说道。

  “不仅是第二版,75年出的第三版仍然还是油印的。”杨教授说到,“当时工农兵学员学期为二年,为了压缩知识量,因此重新修改编写了《园林规划设计学》教课书。直到恢复高考后,新考进来的大学生,才于81年使用上了由林业出版社正式印刷出版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这本教课书。由于是印刷厂正式印刷,因此81年确定为此书的第一版。而实际上若从59年算起,已是第四版了。在这一版中介绍了世界各国城市园林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在园林规划与建设上的一些先进理论,特别是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最新理念;明确了从中国领导人到普通民众长期以来未曾认知的一个重要理念――园林绿地体系规划及建设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城市优美、道路绿化、空气清洁、风沙减少、气候适宜、山川秀美、河水清澈、生态平衡。这本教课书还对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园林绿地功能、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防护绿地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道路广场绿地规划设计、工矿企业绿地规划设计、风景名胜及其它游憩地规划,从理论上予以了界定与确立,同时还科学、系统地提出了操作与实施的方法。建设部在全国举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中,许多评定标准就是来自这本书。”杨教授谈到此很自豪。稍顷,她对记者认真地说道:“对于这本书,一方面,在实施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应用了书中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每一次再版也都吸收了许多我在城市园林规划与实践中的有益经验。76年唐山地震后的城市规划、82年深圳市城市园林规划,以及95年广东佛山城市园林规划,都应用了这本书中的一些理论知识,佛山市还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

  “佛山确实很美,但深圳则更美,这两个城市我都去过,确实太美了。”记者赞叹道。

  “您说到深圳,我与我的同事及学生在深圳参加了多年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杨教授继续道:“我是搞园林规划的,因此我首先抓住重要一点,深圳是一个气候炎热的城市,一定要在总体规划上考虑将城市气温降下来。于是左深圳道路绿化中用大手笔规划了深南大道的绿带,这条大绿轴线将罗湖区、连接珠江口清爽的海风以及连接香港新界的大片森林所形成的相对低温清新的空气引入市区,形成环流。这条大道还穿过了丘岭、山地与湿地,沿途也增加了相对低温清爽的空气流入市区,因此对深圳市区起到了降温、调节气候、清新空气的重要作用。”杨敎授如数家珍地讲述着,充满自信,“当年我负责深圳全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与单项城市绿地总体设计,我与大家还规划了儿童公园、仙湖植物园、深圳植物园、市中心的几个大公园,以及一批道路、滨河、小花园与儿童乐园。从82年至87年在整整6年中,我们每年寒、暑假都是在深圳度过的,在这6年的寒、暑假中,我们充满了热情、激情、真情与豪情,我们倾其自己所能,将一切最优秀、最先进的理念与技术都应用在深圳这座崭新的城市中。我深深地感到我所编写的教课书中的许多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与应证,同时,又将实践中的宝贵经验、资料经过提练、总结,上升为理论,进一步丰富、提升了我编写的教课书,做到了写书与园林规划实践的相互促进,实现了写书与园林规划实践的双赢。”

  “我认为可以这样来认知这本书,”记者表达着自己的看法,“这既是一本权威、严瑾、务实,以科学、事实、数据为理论基础的大学优秀教课书,同时又是一本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建设等行业的领导干部、园林师、工程师及其它工作人员可以学习、查阅,提高专业知识、增强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书与专业书。我刚才查阅了一下,这本书于95年又重新进行了修改,并于12月出了全新的第一版,并在印刷11次后,于2006年6月出了全新的第二版,至2008年5月已进行了15次印刷。一本书可以在长达50年中,做到不断地修改、充实、提高,不断地再版,不断地印刷,这一事实正说明了这本书的实用、重要与珍贵。从这本书中体现出了一位中国女园林师的人生价值,一位中国女知识分子、女教授勤奋、努力、自强、向上的奋斗精神。”

  记者饱含真情地表述,使杨教授充满了激情,此时她感受到了成功后的喜悦,完全沉浸在幸福之中。

四、城市规划符合中国国情 与文化密不可分

  “有些城市的园林绿地规划建设得不伦不类、很不协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记者提出了一个一直缠绕心头的疑问。

  “这主要是决策者的文化素养未达到相应的水平与层次所造成的。” 杨教授继续道:“主要表现在对自己所在的城市历史传承、文化沉淀、民俗民风、地势地貌、山川江河缺少认识与了解,不懂得扬自己城市历史文化、山势河川、气候条件之优势,而避除并改造自己的劣势。例如,一个城市文物古迹丰富,那么园林绿地规划中就要突出这一特色,努力向这一方向引导发展;一个城市西北面在西伯利亚寒流入口处,冬季十分寒冷,那么在园林绿地规划中就可以在西北处多造一些较为高大的山体、并在山地上建设能挡风的山林;一个城市东南靠海,那么就要利用山势、丘岭、森林湿地、湖泊、河谷建设一条绿色通道,让清爽的海风顺绿廊通道吹入市区。”

  “您认为文化素养不高最突出地表现在哪里?”

  “主要表现在不能因地制宜与盲目崇洋上。” 杨教授回答道:“一位房地产开发商,不顾北京冬季严寒的气侯特点,追求奇特,硬是将亚热带植物移种在北京室外庭园中,虽然冬季给植物层层包裹,结果还是因抗不住严寒而死去烂掉。这是典型的在种植上不能因地置移。2003年某个大城市,不考虑自身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而去国外请来一位著名的国际城市规划大师,并不是这位大师沒有本事,而是他对中国、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民风、市民习好、气候特点、河川山脉、土壤结构缺少一个长期、深刻、完整地、既有书本理性又有实践感性的全面认识,因此所作出的城市总体规划既不适合中国国情,也不能展现该市历史文化特色,同时还很不实用。这是典型的盲目崇洋。为此,建设部还下文明确规定,今后不能再聘请国外城市规划师规划国内城市。”

  “建设部这一规定实在太重要了,这可以减少国家很大的经济损失。每个城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绝不能生搬硬套、简单模仿。”记者表达着自己的态度。

  “一点不错。”杨教授表示赞同后继续道:“对同一个太阳不同国家的人就釆取不同的态度,盛夏7月,我在西欧时,一起旅游的中国妇女都打起伞来遮太阳,一位当地人困惑地问我,天上并沒有下雨为什么要打伞?我回答道,她们怕晒太阳。而此时当地妇女们正穿着比基尼三点式泳装在草地上享受着阳光浴!同一个太阳,却有着截然相反的对待态度。这一是欧州夏季比中国凉爽,太阳并不酷热;二是东西方妇女对肤色的美丽有不同的认识,中国妇女认为越白越美,而欧洲妇女更崇尚自然健美。园林规划师若不真正了解东西方妇女在对待太阳上的两种不同态度,因地制宜搞规划,那么所规划设计出的园林绿地,就会完全脱离实际需求。”

  “听了您在西欧的亲历,使我又长了见识,真是世界很大、差别也会很大。”

  “是啊,不走出去亲身亲历,许多情况是根本想不到的。”杨敎授继续着:“在德国,居民住宅一排排建得很长,从通风降温角度考虑并不适合中国国情,我到了那里才明白,这里的夏天非常凉爽,更本不用考虑降温,相反,有时到后半夜因气温下降,在初夏还要开一点暖气。当地规划师如此规划房屋与绿地,就是依据实际需要、因地制宜。通过这两个实例,更让我们认识到认知国情民风、因地置宜地重要性了。”

  记者接着问道:“杭州西湖与昆明滇池遭受了完全不同的命运,关健原因是什么?”

  “是决策者的文化素养!”杨敎授坚定地回答后,继续着:“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能对一个城市的产生重大影响,杭州西湖经历了宋朝、明朝、清朝与新中国几个历史时期。新中国的城市领导人、西湖管理者、规划师、设计师、园艺师、工程师与广大工人,很好地传承了宋、明、清以来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在继承精髓的前题下有所创新提高,使西湖做到了山中有湖、湖中有岛、岛中有林、林中有景,成为名扬世界的人间天堂。而在此之前,历代的文化人、诗人、画家、园林管理者、营造部官员、能工巧匠们,他们是几个朝代、相隔数百年的人,他们相互并不认识,根本不可能座在一起共同商议怎样将西湖规划建设得更好、更雅、更美,那么为什么他们留给后人的是一个美伦美焕的西湖呢?回答只有一条,他们都熟读通晓了中国的历史文化,是中国的历史文化这条主脉贯穿其中,使几代未曾谋面的人都在中华悠远的历史与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影响下,将规划思想、创新理念、设计构思、施工营造巧炒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几代人共建一湖的中华壮举。娇美的‘西湖虽由人作、却宛自天开’;虽是天开、又似人作,做到了‘天人合一’,用现代观念来说,就是尊重自然,依托自然山水,借山筑塔、伴水作景,重视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友好。应该说,之所以有今天的西湖,文化传承起了决定性的重要作用。”

  “那么昆明滇池遭受恶运则是因为缺少文化了?”

  “正是如此!”杨教授语气坚决,并且十分气愤:“文革中,云南与昆明的某些领导者,做出了不懂科学、不讲文化、不尊重历史的重大错误决策。滇池是与西湖齐名的世界著名内陆湖,是祖先留下的重大历史文化遗产,然而这位沒有文化素养的领导者、决策人却做出了填埋小半个滇池的决定。于是一声令下,全民总动员,打了一场劳民伤财的人海大战。”

  “我当年正好也正好途经昆明,除青壮年全部出动外,老人们用背筐背土、妇女们用小车推土、小学生们用书包装土、就连公共汽车也用来装运土,全民参战,可谓是感天动地。” 记者亲历了这场人海大战,深有感触。

  “但结果你也看到了。” 杨教授继续着:“滇池被填了小一半,被填的新土地上未长出粮食,而填埋小半个滇池的最初目的就是要实现填海造田、生产粮食。但由于土地严重返碱,不仅未出粮食,剩下的大半个滇池由于水面缩小、活水终断、水体严重富养,结果长滿了藻类,掏不尽、毀不绝,鱼类无法回游、也无法行船,成了废池。世界著名生态湖惨遭人为破坏,旅游风景园林形象大受损失,就连以四季如春闻名世界的春城气候也多少受到了影响,这就是沒有文化素养、没有科学知识给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带来的不可逆转的重大损失,也是给一座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不可挽回的巨大灾难。”

  “看来文化素养实在太重要了。”

  “重视文化素养十分重要,但文化素养的提高是要建立在文化与科学知识基础之上的。”杨教授继续道:“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更好地传授文化与科学知识,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教养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人才,是我及我的同事们的重要职责。为此,在由我主编的高等院校园林专业通用教材《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一书中,我向我的学生,园林行业的同行,社会相关、相近与协作行业,乃至整个社会,传递出了综合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全新理念:随着历史的发展,现在评价城市的方向,已由数十年前的”技术、工业和现代化建筑“的着眼点,转向”文化、绿野和传统建筑“。人们从城市建设的实践中,认识到城市正面临着生态失衡与环境危机。而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则是保持生态平衡,恢复生态机理,提升空气、水质等环境质量的最适合自然发展科学规律、最尊重人文文化的一种方法。世界许多城市提出了‘城市要与自然并存’、‘城市自然化’、‘城市需要更多绿色空间’、‘21世纪的城市属于绿色’等理念。中国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钱老则预见性地提出了要建设‘山水城市’的城市发展理念。”

  “看来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已关系到一座城市的生存与发展。”记者谈着自己的认识。

  “完全是这样。”杨教授继续道:“人类在与自然相处中经历了恐惧自然、崇拜自然与信赖自然的过程,在城市产生与发展后又经历了破环自然、城市灰化、城市爆炸的历史价段,人们在一次次遭到自然严酷惩罚后才认识到,人要珍爱自然、保护自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认识,一方面来自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另一方面是来自人文文化与科学研究的发展。”记者补充道。

  “你说得很正确,两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但随着文化与科学的发展,人类遭受自然的惩罚将会逐步减少、减轻,这就是文化与科学的作用与力量。”说这句话时,杨教授的语气十分坚定。

五、家人支持 工作与家庭生活兼顾

  “您是一位中国优秀的女园林师、同时又时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园林专业女教授,您认为女性既要担负繁重的工作,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还要结婚、生儿育女、照顾家庭,那么您做为过来之人,是否能以切身经历谈一下,好让年轻一代女园林师、女教师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经验。”记者向杨教授提出了一个请求。

  “让年轻一代了解我们这代女性是怎样处理与按排工作、学习、婚姻与家庭生活的,这很有意义,我很愿谈。”杨教授将自己的思绪带回了与丈夫孟兆祯初次相识的大学时代,她回忆道:“我先生比我低一年级,他是四川重庆人,中学是在重庆南开中学上的。这是一所非常优秀的中学,教他们的老师都是西南联大的高材生,因此中学数、理、化、中文与外语的基础打得很扎实。他与我都学的是造园专业,他虽然比我低一年级,但当时由于每班只有六、七个学生,因此二个年级经常合在一起上课。一起上课就给了我们接触、谈话、认识与了解的机会。我喜欢打篮球、他善于短跑,还跑出了百米11.7秒的好成绩, 对园林专业的共同语言、对体育的共同喜爱,使我们走到了一起,并越走越近直到结合。”

  “那么您结婚有了孩子后是怎样将孩子、家庭与事业按排好的?许多现代职业女性都感到很难处理,常常搞得精疲力尽、不堪重负。”记者问道。

  “我有三方面优势,一是,我自身身体非常好,大学喜欢体育锻练给自己打下了一个强壮的身体基础,从小到中学父母亲一直保证我喝牛奶、即便是抗战最困难时期也要自己用黄豆磨豆浆保证我的蛋白质。而我自己既便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最困难时期,也要保证喝上羊奶。锻练加营养使我体力充沛、精力旺盛,能承受起家里家外双重的压力。二是,我的三个儿子”

  “您有三个儿子?”记者感到很意外,脱口问道。

  杨教授笑着点点头,继续道:“三个儿子从小都极少得病,难得有个头疼脑热,服些”小儿安“成药立刻就好了。我家中从来不烧冷开水,三个儿子既没有冷开水、也没有任何饮料,就是喝自来水长大的,身体都很健康。老大在南开大学中文系,后又去日本读了东京外国语大学,老二是北大物理系,老三的专业与我比较接近,他去日本学习了工艺美术。三个儿子全靠有个好身体,依靠自己在国外打工挣钱,半工半读,完成学业。三是,我的婆婆给我很大帮助。老大刚满一岁时,我去上海同济大学参加”城市规划研修班“进修学习二年,是婆婆为我带的孩子;参加四清工作队常住北京远郊区时,又是婆婆为我带的刚4岁的孩子。这三个优势,使我既将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同时又养育培养了三个儿子。我的先生身体不太好,每年都因胃溃疡出血要住一次医院。因此在三个儿子还小的时候,较重的家务劳动一般都由我承担。我先生虽然不能做较重的家务,但他在专业业务上却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真是十分不简单,您与您先生,不仅你们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您的三个儿子也成为了优秀的人才。今天说起来轻松,但实际上走过来,其中的酸甜苦辣是可想而知的。”稍顷,记者问道:“您认为作为女性,从事园林师这个职业具有优势吗?”

  “有优势,也有不足之处。”杨教授认真地回答着:“女性天性爱美,对色彩比较敏感,对色彩搭配比较有灵感。另外,一般来说女性情感比较细腻、处理事情比较细心、对待工作也十分认真,在植物、造园设计等的规划、设计上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但女性对土木工程的结构、地下的工程结构等就不很善长。当然这决不排除一些在这方面也很优秀的女性,我是指普遍而言。园林专业要用理性认识来支配感性认识,再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园林这门专业还是属于理工科,理性认识的水平是十分重要的。我在中国风景园林网举办的”第五届全国青年风景园林师沙龙暨三·八特别活动------女风景园林师沙龙“中提出,男女体质不同、特长不同,客观上分工是应该的。男女各有擅长,在事业上,女性应该扬长避短。在此前题下,最大限度地施展女性的才华、发挥女性的能力。但同时,我认为,作为现代女性并不一定需要像我那样,在年青时将精力全部用在工作与事业上。今天的年青女园林师、女教师可以拿出一些时间来照料孩子,因为当孩子还小时需要妈妈的关心与照料,要知道现在可只有一个孩子,教育好下一代十分重要啊!”

  这是中国第一代女园林规划师、女教授对年青一代女园林师、女教师的发自内心的肺腹之言,很值得青年女园林师、青年女教师回味与思考。

六、回眸祖国园林六十年 展望明天更美好

  “您51年就进入北京农大园林系,而直到现在您还在为各地城市搞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伴随新中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您整整亲身亲历了58年,应该说您对新中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具有发言权,您能在此做一个简短的回顾吗?”记者向杨教授提出了一个宏观性的问题。

  杨教授认真地:“由于我不是一位负责全盘工作的领导者,因此,我只能围绕着我参与的、我见到的或是我知道的来做一个回顾。”她整理了一下思路,叙述道:“五十年代初期,由于历史上连年战乱、在加上国民党的腐败,留给新中国的公园、风景园林、名胜古迹已是花木凋落、湖塘淤塞、庭院残破、凌乱不堪,不仅破败,而且数量还很少。北京当时就只有中山、北海等四座公园。马路绿带、街道园林绿地除了上海、天津等城市的英、法租借地中有一些外,大部分城市均是一片空白。用”千头万绪、百废待兴“八个字来概括当时的情况十分确切。新中国刚建国,党与政府就在朝鲜战争还正在消耗着国家大量财力,经济还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开始了对各城市公园、风景园林、名胜古迹的整治,对新建马路、街道、机关、大学、部队、居民区的绿化,以及对旧马路、老街旧巷的绿化整治。虽然因为经济与技术、特别是经济原因,这种整治与园林绿地的规划与建设水平还较低,但确实改变了许多城市公园、风景园林、名胜古迹年久失修、残垣断壁的破败惨状,确实美化了无数新建的马路、街道、机关、大学、部队、居民区以及旧马路、老街旧巷,使其有了绿树、绿带、绿林、绿草。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看到了共产党、人民政府真心要建设城市公园、风景园林、名胜古迹,真心要绿化、美化马路、街区与整个城市,这为新中国的园林绿化事业开了个好头。”

  “人心向背大于天地。共产党得人心,解放了全中国,得到了天下,而五十年代初对城市园林的整治,也大得人心,成功地迈出了中国风景园林规划建设的第一步。”记者说道。

  “是的,五十年代初期,国家各项政策不仅十分正确,而且还大得人心。”杨教授继续道:“到了五十年代中期,国家继读在正确地道路上发展,各地城市公园、风景园林、名胜古迹得到进一步的维护与提高,北京就整修开放了八大处、碧云寺、香山、景山、十三陵、卧佛寺、潭柘寺等名胜古迹与风景园林。这一时期还规划建设了一大批新公园,仅北京就新建了陶然亭、紫竹院、东单、日坛、月坛等一批公园。北京及全国的主要街道的绿带、绿廊、绿地的水平得到了提高,各机关、大学、部队、居民区的园林规模得到了发展。此时,整个国家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形势一片大好。虽然园林绿地总体上水平仍然不高,但由于连续的努力,一座座城市确实一年比一年绿了起来、美了起来,老百姓也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方便、愉悦与实惠。”

  “应该说这一大好形势到57年就终止了。”记者说道。

  “是的,因此新中国风景园林事业60年的发展中,真正获得较快发展的时期,当属改革开放这30年。而在30年中又当属进入21世纪后,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特别是近几年则发展得更快、规模更大、水平更高。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让北京全市的园林绿地事业有了一个质与量的巨大飞跃,同时还带动了青岛等奥运分会场城市的园林绿地事业的发展;广州的亚运会、上海的世博会也都极大地带动了该城市的园林绿地事业的高速发展。可以说,新中国风景园林事业60年成就辉煌,世界瞩目、全球公认。”

  “那么今后中国城市的园林绿地将如何规划呢?据我所知,随着城市不断发展,面积不断向远郊区、农村伸展,城市与农村的边界正在逐年发生变化,中央又提出和谐社会理念,重庆等城市也正在试行城乡一体化,那么在今后城市园林规划中如何体现出城乡一体化与社会和谐这一理念呢?”记者向杨教授提出了一个规划未来的问题。

  “首先我不认为大城市应该像摊大饼那样不断向周边扩大。”杨教授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中国人口巨大,因此在中国建大城市是客观需要。但我主张在大城市的中心城市四周建几个、十几个小城镇,小城镇与中心城市之间用较宽的城市生态园林带将其隔离开来。中央提出的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和谐社会,我认为并不是必需将城市与农村的土地都连在一起,将中心城市面积简单地扩大,而是要将城乡的经济、文化、教育、福利连在一起,提高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经济收入与福利待遇。在交通上用地铁与高速公路将中心城市与卫星城联结起来,信息上则通过互联网、手机、电话、传真、电视、广播、报纸、杂志联成网络。”

  “也就是说不以硬件――土地、山脉、河流为城乡联系的标准,而是以软件――人文、经济、文化、教育为城乡联结的纽带,是这样吗?”记者问道。

  “你理解得很准确。”杨教授继续道:“在未来的城市园林规划中,中心城市与卫星城之间的隔离带必需保持原生态,要保持原有的山林、坡地、湿地、湖泊,不能人为加以改变。在原生态隔离带中要有足够数量的绿色植被、绿色草地、绿色湿地等,既要起到对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地域与空间上的隔离作用,还要实现调节气候、清洁空气、降低噪声等综合功能。在中心城市与小城镇之间众多的绿色隔离带中,适当可开设少量郊野公园。郊野公园应该参考香港新界的郊野公园的建设理念,保持郊野公园的原生态,不建大型游乐场、不设宾馆饭店、为保证郊野公园的安全与环保,不生火、不做饭,完全建成以青少年教育为主的绿地,当然也包括其它年龄段与职业的社会各阶层人士,认识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增长自然科学知识、陶野情操的渡假基地。规划并建设这样的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是我在今后城市园林规划中,要体现出的城乡一体化与社会和谐的重要理念。当然这只是未来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一个骨架与主脉,还有许多细分与细节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了。”

  “规划祖国山山水水,扮靓中国城市乡村,这是一个重大而神圣的职责与使命,您能承担这一职责、肩负这一使命,这是您的光荣与荣耀。”记者真诚地对杨教授表达着自记的崇敬之情。“能将自己一生的智慧与力量贡献给中国的园林绿地规划事业,我确实感到非常光荣、非常荣耀、非常自豪,且非常快乐、幸福。”杨教授充满激情地表述着自己的真情,并继续道:“我将在有生之年,再为规划祖国山水、扮靓中国城乡,继续努力工作,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中国风景园林事业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

  后记:结束采访,离开杨教授办公室,记者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中,遮阳的绿廊、宽阔的绿带、翠绿的草坪、娇美的鲜花、妩媚的园景、生动的雕塑,将北京扮靓得高雅、端庄且美丽,北京的高雅、端庄与美丽折服了世界、并赢得美誉、敬佩与赞叹。在这赞叹声中、在这园林的花丛里,浮现出许多创造出这些美景的园林师的笑脸,在这些笑脸中我清晰地看到了女风景园林师、女教授杨赉丽的那张笑脸,她笑得那样自信、那样开心、那样幸福。(A21)

作者:汪仕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