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学府人物

【学府人物】刘俊国:教授背后的复杂维度

图/孙思清

二十年前,高三生刘俊国从村里坐车坐了很久,去县城参加高考。他们住的是一个很便宜的小旅馆,晚上睡觉的时候,感觉有几百只文字在耳边嗡嗡的叫,导致他在3天的高考中,有2个晚上都完全睡不着。直到现在他再听见蚊子叫,都还有心理恐惧。


不过,恐惧蚊子的刘俊国,早已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建设秘书处助理、国际水利环境工程学院科研助理、我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生态系统保护子平台学术带头人,还有一大串金光闪闪的社会兼职。当然,走下神龛,用他自己的话说:“做教授只是我人生的一个维度”。

刘教授去哪儿?

“你联系他之前最好问问他的助手他有没有时间。搞我们这个专业科研的,要忙的事儿太多。”在协助联系刘俊国时,保护区学院的学生小于这样说。


的确,在采访当天,刘教授一边和助手讨论着科研项目的进展,一边思考下一周要不要去奥地利或者英国参加学术研讨。


“大家可能对每一个专业都有误解,经常说林学是砍树的,木工是压板子的,而我们自然保护区专业,就得去深山老林里看动物。其实我们这个专业国际前景很广阔的。所以我得经常往国外跑。”


以刘俊国研究的湿地水文和水文水资源为例,每年他的学生都有去英国、瑞士、德国的高校、国际机构等地任职。


“明年我还要去英国参加国际生态修复大会;德国的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所我也去过,今年又发了邀请;每年的一月我会去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和与会者在一起探讨气候变化、能源、粮食安全、人口的研究进展,这个研究所被称为‘科研的联合国’。”


可更多时候,刘教授还是在办公室里,从早上八点不到,有时候一直能工作到凌晨一二点。这个习惯源于他刚回国的时候。来到我校就职,他成了学术带头人,肩上的胆子就重了很多。团队建设、实验室建设、项目申请等等,一切工作都得从头开始。工作伊始,团队尚未建成,一切只能自己去做。


那一段时间,他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在他所在的科研楼,他经常是最后一个离开。凭着勤奋刻苦的性格,他在短短3个月内,找到了理想的助手,成功请到了一项200万元的课题,并有许多研究生愿意到他的团队里面来工作。


刘老师曾经说过:“只要是我提交的工作,我一定会对它的质量负责”。不论是科研项目的申请文本,还是科研文章的撰写,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标点,刘老师都会认真仔细的撰写,之后再发给组里其他的老师或学生,继续对他写的文本内容进行修改,一字一句的核对,直至大家都满意。


他还自费购置了一台液晶电视挂在办公室墙上,连着电脑,学生有什么成果展示他就能直接在办公室观看并且提出意见。

图/孙思清

成功是因为之前走过的每一步

高考过后,不知道究竟是不是因为蚊子,最后刘俊国还是与理想中的大学失之交臂,也未能如愿进入当时炙手可热的计算机专业学习。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他选择进入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公费学习农田水利工程。当时在很多人眼中,这是一个没有前途,没有大作为的专业,但年轻的他却并没有怨天尤人。


在大学学习过程中,他渐渐发现自己对水利工程产生了兴趣,从小在泥巴地里摸爬滚打,与大地有着最亲密的接触,在小溪流里钓鱼抓虾,收获了童年最大的快乐。小乡村的成长经历让我对大自然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亲近感,加上刻苦努力的品质,对水利专业学习,他得心应手。大学4年的8个学期里,他包揽了全班8次一等奖学金。又因为积极参与学校各种社团活动,全面发展,成绩突出,大学毕业时被顺利保送攻读本校研究生。


2000年,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准备选拔2名硕士研究生前往荷兰进行培训。当时,刚刚开始研究生学习的刘俊国并没有对这事件表现出特别强烈的兴趣。然而笔试成绩排名第二的意外惊喜让他意识到自己也有实力争取这一难得的机会。于是决心放手一博,开始精心地准备面试。他认真研读了相关资料,对这个领域的新动态有了初步的把握。为了给面试官一个充分认识自己的机会,他精心准备了一份个人简历。凭着这一点小小的创意,他给面试官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当时他的英语口语很不好,为了顺利渡过口语面试这一关,他下足了功夫,揣摩监考官的心理,猜测出他们可能会问到的一些问题。然后准备好答案,反复背诵。结果天道酬勤,面试问题果然在准备的范围之内。为了给监考官一个好的印象,他还花200块钱买一套西服,这对于平时省吃俭用的他来说简直是一件奢侈品。


终于,付出总是有回报,刘俊国以第一名的面试成绩为自己争取到了这个难得的出国学习的机会,这也是他直到今天仍然庆幸和感激的。

就这样,从研究生开始,他辗转荷兰、瑞士、美国,参加了大大小小无数的研讨会和交流活动,还收到了荷兰王子亲自颁发的获奖证书。他的办公室里就挂了两张证书,那就是其中之一。

图/孙思清

刘教授是我科研生活里最重要的男人

说到刘老师,他手下带的研究生姑娘们经常会这么开玩笑说:“刘老师是我科研生活里最重要的男人”。因为刘老师不仅对自己的科研工作要求严格,对于学生的科研标准也是非常的高。


曾昭从大三开始就跟随刘老师搞科研,到现在已经五年了。让她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她刚进组不久,才开始接触正规的图表制作,刘老师在看过她所绘制的图表后,竟然花费了两个小时手把手的指导我如何制作一个既有科研意义又具有艺术美感的图表,大到整体的构图模式,小到图表中的数字大小和间距,每一个部分刘老师都细致的给她讲解,不仅仅是告诉要她如何做,更多的则是告诉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现在想起,都让她感动不已。“因为那段时间刘老师的科研任务非常繁重,在这么紧张的时间里,他还能放下手边的工作,花两个小时去指导一个当时还是本科生的我,仅仅为了一张图表的制作。在刘老师的引导下,我们组的学生对科研的每一个细节都愈发谨慎细致起来。”


曾昭说。当初她义无反顾的决定跟随刘老师继续读硕士的原因,一是刘老师做人做事的认真态度,二就是在刘老师这里感受到了公平和平等。很多老师都只关心学生对于所交代工作的完成情况,很少在乎学生在这其中所付出的努力。而学生,也只会默认这为正常现象。


但是第一次正式帮刘老师处理数据是在她大三下学期。给刘老师交完工作后,她以为这件事情就结束了。可是大约三个月过后,她收到了刘老师发来的邮件,附件内容是参考她的数据得出的报告,封面的作者姓名是刘俊国,之后就是曾昭。


“当时我都震惊了,虽然只是一个名字,但是那是一种自己的工作被肯定的激动,是第一次觉得原来自己作为一个小本科生也可以和老师共享工作成果的感动。”后来,跟着刘老师的时间长了,就更多的体会到公平的感觉了。


刘老师无数次的对学生们说,无论你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所有的成果产出都按照个人付出的多少来进行排名,这种公平和平等,在其他导师那里真的很少见到。


曾昭只是刘老师众多学生的一个,而谈起对未来的期待,刘老师还是希望能够培养一批专心致力于科研的青年才俊。他乐意利用我自己的所学,精心辅导热爱科学事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能够利用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关系,帮助青年科学家、硕博研究生更稳步地前进,是让他最骄傲的事情。(A24)

作者:北林青春微信平台/孙思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