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媒体北林

北京日报:要不要有双隐形的翅膀

6月7日,当北京的10万考生在138个考点为作文题目绞尽脑汁的时候,我在西单附近的郑王府里看大学生们写的文稿。巧合的是,当我力主见到“翅膀”字样就“掐”的时候,这些未来的大学生们所面对的题目却是“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真担心,如此一来,恐怕会有更多的学生,在今后的文章里拿“翅膀”说事儿。

我正在修改的是全国百余名优秀大学生自己写的自述。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百里、千里挑一的佼佼者们写出来的文字,很难让人恭维。空洞、抽象、概念化不说,语言雷同的现象特别突出。尽管他们就读于不同的学校,所学专业五花八门,自己走过的道路不尽相同,每个人的故事也不一样,但所用的语言却十分相似、相近、甚至相同。标题里“挥洒汗水”、“追求卓越”、“追逐梦想”、“隐形翅膀”、“青春绽放”之类成了高频词,其中有些竟完全相同。我们十分无奈。如果一本书里百余篇文章的题目都大同小异,估计没人爱看。

恰在这时,我知道了今年北京高考作文的题目是“隐形的翅膀”。我苦笑了,似乎找到了大学生语言表达上趋于雷同的原因。我想,高考作为人生的一个难得的经历,一定会在经历过的每个人记忆里留下深深的烙印。而10万考生同做这样一个题目的结果,或许会更加强化他们的趋同性。每个人会对“隐形的翅膀”有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在我看来,长期的应试作文训练也是“隐形的翅膀”,它会影响大学生们的飞翔。

我遇到过这样的事:两个素不相识、也没打过任何交道的人,写出了基本相同的文字(相互间没有抄袭)。这不能不令人担忧。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学生所特有的问题,许多成年人也有如此的表现。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即便是孪生兄弟也会有一些差别。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多的人说出、写出相似、相同的话和文字来呢?在现实中崇尚个性的青年人却没有富有自己特色的语言,不能不令人遗憾。这既和长期应试教育抹杀个性有一定的关系,但也和我们自己缺少个性化的追求难脱干系。

仔细分析,其主要原因大体有这样几个:一是混淆了基本概念和界限,误以为“说话就得讲套话、写文就是八股文”。在一些人看来,这些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文是一种时尚呢;二是只图省事,不愿意下功夫。照着别人说的说、按着别人写的写,不用费太多的脑子,忽视了讲话的效果和文字的感染力;三是怕担风险,不敢与众不同。说的、写的和大家都差不多,不会显得张扬,不会引起太多的麻烦。虽然不能让别人眼前一亮,但较为稳妥,不会出大格;四是没有掌握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基本要领和主要技巧,不会以小见大,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具体形象,生动感人,富有特色”。

虽然前面说的是文字表达,实际上也涉及到我们观察问题时独特的角度,分析问题时独特的方法,考虑问题时独特的思维,解决问题时独特的技巧。

用自己的语言说话,用自己的风格写文,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这应该成为我们对自己的一个基本要求。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尝试着这样做。你一定会发现,坚持下去之后,自己变成了一个更具魅力和更受欢迎的人。

作者:铁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