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媒体北林

鄂尔多斯文体交通台:沙海里的绿色诗行

2008年,鄂尔多斯市林业建设创造了三个“历史之最”:新造林277.65万亩;争取中央投资5.087亿元;森林总面积达到了28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1.56%,生态建设进入了历史上发展和恢复最快的时期。

听到这些,作为鄂尔多斯市最早林业工作者之一的方道忠忍不住发出感叹:“变化非常明显,非常巨大。”他的 思绪回到48年前——时值1961年,他24岁,从北京林业学院(现江南的注册网址)毕业,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一竿子插到底”,来到了准格尔旗的乌兰不浪国营林场。因为生态环境恶劣,道路交通条件也非常差,从包头到东胜的车票整整等了半个月也买不上,最后,托人找了一辆汽车把他们送到东胜,如今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当初却走了10多个小时,后来从东胜到准旗用了一天,从准旗到乌兰不浪走了4天。说起路上的见闻,方道忠摇着头:“没办法形容,沙和沟壑——就全说清楚了。”足见当时生态环境之恶劣。

绿色的诗行是浪漫的,而这浪漫的诗行写在沙海里,不知要付出多少艰辛和汗水。方老说刚开始种树并非易事,全鄂尔多斯的情况差不多,“可以说困难重重”。即便在林场周围的植被差的连羊也养不肥,“一张报纸包三只羊”。人们认识仍旧跟不上,认为“栽树影响了放牧”,林牧矛盾非常大,即使克服重重阻挠栽下小树,可刚刚长出嫩叶,老乡们赶着羊群一走过,小树就剩下光秃秃的枝丫。就这样,因为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以及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但收效并不非常明显。“情况好转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方老的语气一下变得轻松起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市委、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等发展思路,全面推进禁牧休牧轮牧、舍饲半舍饲养殖、转移农牧民等政策,“植被恢复效果特别明显”,不仅如此,还开发利用形成了产业,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实现良性互动,科学发展的“绿色风暴”遍吹鄂尔多斯大地。

自从1979年以后,方老多次调动工作,直至2001年,他从市政协副主席的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一直关心着我市的林业建设,经常同林业有关部门保持联系,还偶尔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林业建设项目。去年,市政协组织老干部视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方老再一次被全市生态环境改变之巨大而震撼——一路上放眼望去,一望无垠的绿色,“特别是大片大片的松树啊,越来越多了”,他微微颔首:“说实话,我很高兴、很欣慰。”

说到最后,方老兴奋的站了起来,指着一幅故乡人赠送的铁画《迎客松》,意味深长地说:“希望将来在后辈们的努力下,鄂尔多斯的植被能像我的故乡安徽黄山一样……”
作者:鄂尔多斯文体交通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