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媒体北林

中国绿色时报:绿色校园建设重在寓教于景

听说全国绿化委员会、教育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的消息后,耄耋之年的园林设计大师孟兆祯院士对此十分赞成。他说,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但能直接推动全国的绿化事业,还有助于培养具有较强生态意识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孟院士说,在我们国家日渐崛起的今天,倡导开展“共建绿色校园”活动,既符合国情,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如何将这一活动富有成效地深入开展下去,他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注重生态保护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孟院士特别注意到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讲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复兴什么呢?当然包括复兴中华民族的文化。尧舜认为:“天地之大德在于生”。天地就是指自然。自然对人类的贡献,在于提供给了我们生存繁衍的环境。管子有句话非常重要:“人与天调,而后天下之美生”。这就是说,要创造艺术美,首先要与自然协调。

孟院士说,艺术的“艺”字,古写就是一个人跪在地下捧着一棵树苗欲种植。在古代,艺和术是不分的。什么是“艺”呢?人捧着树苗,就是人不满足于天然的恩赐,要自己种树来改造环境。本来树是自然生长的,但满足不了人的要求。所以,人要种树。这就是人造自然之始。

孟院士说,地球虽然大,但人口众多。对于这么庞大的人类群体,怎么样解决居住和生存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生态环境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安居乐业的基础。现在,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重视生态建设的传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城市绿地建设也要打假

城市的土地如此紧张,为什么还要用接近三分之一的土地来做绿地?孟院士强调,这是因为社会的生产、人类的生活需要与适宜的生态环境相协调。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偏重于抓生产、抓经济,而轻视了生产和经济的基础——生态环境。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余荫子孙”。孟院士说,我们这一代要为后代的发展而努力,时髦的词是“可持续发展”。绿地的功能是综合的,绿化建设要讲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孟院士特别关注城市人口密集的问题。他说,世界上不少的旅游景点名字都和仙境有关。如“香格里拉”、“伊甸园”等。什么叫做仙境?就是每平方公里4个人。现在城市每平方公里数千人到上万人。所以必须保证城市的绿地系统能够得以实现。

孟院士认为,应该给绿地下个定义:必须是自然的土地,要让植物把根扎下去。有毛细管作用的,能够通地气的土地才是绿地。城市用地紧张,很自然地引发了一些危害科学发展的行为。在绿地建设领域,也必须打假。原因很简单,倘若不实事求是,不但起不到好作用,而且还会贻害无穷。

对于肆意侵占绿地的现象,孟院士深恶痛绝。他说,在城市建设中,本来被规划为绿地的地方,因为经济利益或其他因素就另做他用了。这种现象并不鲜见。在统计一个城市的绿地时,应该把负增长考虑进去,才能得出一个科学的数据。

绿色校园建设是综合概念

在孟院士看来,绿色校园建设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他说,环境本身就是综合的,中国的文化也是综合的,我们的绿色校园也好,生态文明也好,也是综合的,不能只强调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归根结底,人的知识是多学科交融的。环境对我们来讲,不单纯是物质的环境,它不但能遮阴、增加湿度、提供氧气、消减噪音,还能给人以美感、修身养性。所以,绿色校园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有着多重价值。

孟院士说,在绿色校园建设中,应该尽量保护自然的环境。尽量不要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尤其是一些富有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要注意加以保护。

孟院士说,有句话叫“寓教于景”,这个“教”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教学,还应该置于绿色校园的风光美景之中。因此,绿色校园的建设,不能仅仅看成物质建设,也要看成精神建设,要努力实现在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绿色校园中,“传道、授业、解惑”。

作者:铁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