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媒体北林

人民网:难道环保真的离人们越来越远?

1月16日公布了2008年中国公众环保指数。有两个细节反差较大。一方面,环境问题继续名列“我国公众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前三甲;另一方面公众主动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依然不高,实在让人着急。

  调查表明,只有18%的公众表示会“主动了解环保知识”,比上年下降了9个百分点;只有26%的公众表示“经常采取环保节能行为”,这比上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在环境问题继续恶化的同时,人们对自己应尽的责任却较为淡漠。除此之外,有24%“会引导别人进行绿色消费或选用绿色交通工具”,基本和上年持平;“限塑令”颁布后,仍有26%的人表示会“经常购买超市塑料袋”;有47%的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向有关部门举报环保违法行为,而“经常”举报者则只占到6%。

  如果说大家对环境问题不大关心,似乎不符合实际情况。调查显示,公众对生存的环境的满意度呈下降趋势。对个人空间环境的满意度由2007年的58.19分下降到52.86分,对地区空间环境的满意度也仅有49.54分,而对大空间环境的满意度下降幅度最大,由2007年的59.00分大幅下降到45.61分,下降幅度超过了13分。

  环境问题,靠个人的力量不可能从根本改变。但环境问题,离开了公众个体和群体的努力,显然也是不可能改善的。现在的问题是,人人都知道环境的重要,人人都希望有个良好的环境,但却极少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一到过年,纸质贺卡满天飞,对纸张的浪费十分惊人;北京的空气质量已经让人难以喘气了,但开车的人却有增无减;塑料袋造成的危害许多人都知道,但还是乐呵呵地接过小贩递过来的劣质袋子。低碳的生活方式,离我们还很远。环境恶化的步伐,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忽视而放慢,只会因此而加快。只要一想到这里,就会心急如焚。这样下去,环境的改善恐怕要多等好多年。但急有啥用?环保素质涉及的问题,看起来都不大,但实际上关系到整个社会和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这要解决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恐怕着急不得。要做深入细致人性化的工作,而不能只是横加指责,也不能太理想化。

  笔者以为,要加强宣传力度,而且要在入耳、入脑、入心上多下点儿功夫,不能满足于官话、套话、大话、空话;要推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举措,适度采取必要的制度加以约束。

  记得前些年,随地吐痰现象十分严重,还有稽查队员对此罚款呢。这几年,在公众场合很少看到了。公众场合吸烟者,也已经开始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对于公众,我们还是要有信心。要做长期打算


作者:铁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