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媒体北林

北京日报:林大学生校园农耕

“校园不一定只能种树种草,也可以耕种农作物。”在以“生态·责任·行动”为主题的第三届首都大学生“三农”文化节上,江南的注册网址翱翔支农与实践社(简称翱翔社)首次在全国高校中发出倡议:推广“校园农耕”,一起体验绿色农耕文化。翱翔社的成员还带领大家参观了他们的“校园农耕”有机试验田——翱翔农庄。

“这是西红柿,这是生菜,这是洋白菜……”翱翔社社长吴云龙,兴致勃勃地介绍着。这块地有50平方米,之前是一块无人管理的草坪,正好为推广“校园农耕”项目提供了平台。明年,这个农庄将扩大到100多平方米。能在校园里有一块土地,践行生态农耕的理念,大学生们都很兴奋。

这块实验地的土质不是很好,草皮下面还有很多垃圾,大学生为了开垦这方地,专门购置了镐、耙子、铲子、铁锹等农具。“大家在一起翻地、薅草、平整土地,很累也很快乐。我们正准备冬季堆肥和土壤养护,把试验田的周围环境做好。”吴云龙露出开心的笑容。

翱翔社的目标是,让这块地成为“有机生态的农作物、独特的校园风景、充满人文气息”的土地。为此,他们成立了“校园农耕”项目小组,分技术、美工以及管理部门;筹划邀请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一起参加农耕或者认养农作物;同时,还将举办成长读书会、农耕日记,一起分享劳动的感受和心得。

堆肥需要的果皮、剩菜,都是学校食堂提供的。有机种子是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免费提供的。为耕作这块地,翱翔社成员到北京市农科院三环小麦种植基地探访农业专家,咨询农耕知识。从事农业自主研究的姚锐戈老先生,对生态农业走进校园格外感兴趣,热情提供技术支持。

美籍农业专家阳早与寒春之子阳和平,特意就“父母阳早、寒春对我的影响”为题,和大学生座谈如何关心农业、农村、农民,一起寻找参与“三农”的切入点。他兴奋地说:“校园农耕,意义有三:一为景观,农作物可以相互搭配,相映成趣,成为校园内独特美丽的风景。二为文化,农耕不只是为了我们吃穿用的物质需求,农耕也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土地是人类精神的根,大学生应该主导在城市里、在校园里、在小区里推动生态文明,践行都市农耕。三为实践,种地的实践、劳动的实践,应该成为大学生的追求。”

作者:陈俊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