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观点言论

水土保持须综合考虑

我国红壤地区面积达217.96万平方公里,由于客观原因与人为不合理因素造成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农业生产,危害生态环境。
科技兴农与水土保持
实践证明,解决水土流失问题要治理和预防相结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同时入手,标本兼治。要做到这点,必须依靠科技。要实现由传统水土保持向现代水土保持转变,建立现代水土保持与综合治理体系,必须明确发展方向,细化工作定位;加快科技创新,实施集成推广;依靠科技兴农,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统筹兼顾,保障永续利用。
要通过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加速实现水土保持与综合开发的现代化、生态化和持续化的“三化”目标,大力贯彻科技兴水保土战略,争取用5年到10年,推动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上一个大的台阶。
就此,要抓好项目带动、科企结合、分布实施、技术集成、产业提升。同时,要在国家、省、市、县水土保持部门普及应用全程化、信息化管理技术,基本实现水土保持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对红壤区域,深入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进一步关注生态用水、大江大河的水沙关系和水土保持宏观效益评价等重大科研课题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力求基本建立起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科技成果转化率、水土保持科技贡献率;大力采用生物、化学和工程等高新技术,加快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和生态防治措施的现代化进程;初步建立区域或省域的水土保持数据库和决策管理系统。
综合治理与区域生态经济
水土保持科技工作牵涉面广,是一个复杂的自然与社会系统工程。今后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应朝综合治理方向发展,将水土流失防控、区域生态恢复、流域综合开发、绿色屏障构建、产业结构优化、资源永续利用、乡村经济发展、新型农村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兼顾。
科学规划。科学发展,规划先行。要以点–片–面–线–区作规划,以项目与技术求模式,使之成为点上示范、片上推广、面上基地、线上产业,以求形成生态经济开发区,从根本上走出单纯被动治理的误区,使治理在综合开发之中得以充分体现。
防控结合。在宏观层面上,要着重解决全省范围内水土流失的监测和预报问题,在微观层面上,要对具体地域、流域等水土流失的具体机理和治理方法进行研究,在农业生产和公路、铁路、水电、矿业及其他生产性建设项目的立项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措施)持久有效性的研究和攻关。
综合治理。以科技为先导,生态效益为中心,统一规划,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生物、工程和蓄水土保持土耕作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才能取得扎实有效的治理效果。
生态评价。根据地区资源保护所允许的最大费用标准与开发资源所允许的最小效率标准,用相应的各种指标对包括项目、规划和国民经济计划等在内的资源开发与保护工作进行评价。
集成攻关与若干发展对策
以福建省水土保持为例,随着环境的不断破坏,目前福建省水土保持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科技攻关迎来了新挑战。比如,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水平需要及时提高,科技队伍专业结构还不合理;水土保持科技投入还不足,满足不了需要;水土保持科技人员工作和生活条件差,人才流失较严重等,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对此,一方面要加强水土保持与综合治理科技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与技术体系建设。
今后福建省要重点抓好三个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水土保持科技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二是抓水土保持科技推广队伍建设,三是抓水土保持农民技术员的培养、加强科技创新与系列成果的转化。
各级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的科技政策和计划,通过高科技项目的立项和实施,支持、协调各行业和领域的水土保持科技力量相互协作、联合攻关、形成合力,以推动水土保持科技工作的开展。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组织有关水土保持方面的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多元投入与多部门协作攻关。一方面增加水土保持科技投入,确保科研、教育、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各级水土保持部门要努力多渠道争取资金,为水土保持科技各个环节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积极探索碳交易试点工程,通过碳交易补偿机制,达到工业反补农业,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加强技术推广与流域综合开发。(A21)
(翁伯琦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陈志峰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作者:翁伯琦 陈志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