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观点言论

旅游教育:培养实践教学能力

旅游教育是产生于旅游产业的教育,必然需要突出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而我国高校旅游教育的理论化色彩过重,已经成为旅游教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障碍。突破性地培养旅游教育的实践教学能力,也就必然成为我国产业教育的思路和新路。

旅游教育的出现,源于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及其催生的大量就业需求,这种职业化的影响力如此之强,以至于整个欧洲和北美的高校旅游教育都以商务导向的实践教学为重心,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也以企业的岗位需要为出发点。国外教育机构和学者在探讨旅游教育和实践教学时,也立足于受教育者的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以培养学生“具备未来职业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竞争力”为己任。

立足于职业和产业的教育

我国高校旅游教育的理论化色彩比较浓。在全民投入经济建设的洪流中,发展旅游产业的初衷是为了增加外汇储备、平衡国际收支,而发展旅游教育则是为了发展旅游产业。事实上,自1978年改革开放,我国旅游教育和研究与旅游产业同步诞生。在毫无产业经验、缺少理论准备和专业人才的情况下,借鉴和理解西方旅游发达国家的专业教材和基础理论,是我国高校教育唯一和必然的选择,而重理论轻实践的办学特征也由此滋生。

尽管后来很多学者批评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但是传统习惯产生的惰性难以改变,现实利益选择也阻碍学校去实施变革。讲授传统理论、采用以书本知识为主的经院式教学,不仅意味着较少的财力、物力和劳动力投入,还可以减少培训教师和外聘旅游从业人员的支出。而且,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和急剧增长的人才需求,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政府投资、私营企业甚至国外资本,都开始瞩目我国高校的旅游教育,教育机构急于扩大生源,而非进行教学改革。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至2009年,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高等院校从209所增至852所,在校生从5.04万人升至49.84万人,高校和中职的在校生比则从22.67%涨至109.76%。但是,数量的增加并不等于质量的提升,我国至今没有旅游高校能以鲜明的办学特色、教育模式、品牌专业和品牌教师而享誉海内外。

协助学生获得发展机会

旅游实践教学既要追求产业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平衡,又要争取职业技能和思想自由之间的平衡;在此基础上,从国际化视角出发,培养学生胜任未来职业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竞争力。这意味着,高校教育不仅要提升旅游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比重,更要通过教育来帮助学生获得未来的职业发展机会;站在全球服务贸易竞争的高度来培养旅游人才,在引进西方先进理论的同时,亦能根据中外管理体制、企业文化的不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力资源。

高校本科旅游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应重在提升学生的可转换能力、专业化操作能力和情感服务能力。

其一,可转换能力是指受教育者在旅游行业及其相关行业内完成本职工作所必备的素质和技能,如英语会话、电脑操作、财务管理等。英国的学习和技能委员会指出,可转换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基本的电脑知识与操作、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与软件应用、意见沟通、对客服务、外语运用、文字表达、计算、管理和团队合作。

其二,专业化操作能力是指受教育者在特定旅游岗位所必备的素质和技能。根据旅游从业者的职业生涯,适用于个人职务晋升的梯级操作技能体系;高校可以通过设置导游业务、旅行社服务与管理、饭店管理和旅游礼仪与形体技能、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调研等方面的实践课程,来培养体现学生专业和职业素质的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实训让学生掌握各类服务、操作程序、管理方法和技能。

其三,情感服务能力是指受教育者通过控制和运用自己的情感情绪,为顾客提供富含情感元素的劳务,使之融于服务情境。事实上,情感服务已经成为体现员工综合素质的高端服务,情感服务是国际旅游消费市场的需求趋势,也是旅游企业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重要方式。因此,高校旅游实践教学必须重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服务能力,培养善于人际沟通、把握消费时尚、提供情感劳务的旅游人才。

这三种能力的培养,与受教育者的个人发展、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劳动力供求状况密切相关,要求高校旅游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具有灵活性和前瞻性。

实践教学是旅游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我国高校旅游教育的薄弱环节。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旅游教育和实践教学对受教育者的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重视不足,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特征比较突出。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体系,为高校旅游教育发展提供核心动力。(A21)

作者:黑龙江大学 张丽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