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观点言论

小评北大校长推荐制

近日,北京大学在全国13个省市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被推荐的学生将直接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的面试,面试合格者在高招中可被北大降三十分录取。这场看似选拔“综合素质高或单科成绩特别优秀”的校长推荐,真的是对一考定终身的高招制度的改革探索吗?

在已公布推荐名单的重庆市和河南省,被推荐的高三学生均是清一色的“尖子生”。在笔者的母校河南省实验中学,专门组建了选拔委员会,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标准,最终选拔出三名高三学生。这三名学生的成绩稳居年级文理科前三,综合素质较高。然而,以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即使未被推荐,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也有极大的把握考上北大。这样的选拔,不禁让人质疑,北大的校长推荐制是在为推动教育改革而做出的大胆尝试,还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掐尖”计划?

学习成绩早已不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越来越多的学生展示出在其他方面的特长或单个学科的优势。然而,中国一直以来的教育模式,仅仅使极少数这样的人才发挥优势。虽然这样明显不够公平的精英教育受到了广泛质疑,但仍止不住望子成龙的家长对此趋之若鹜。一方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路披荆斩棘,叩开一所所重点学校、名牌学校的大门;另一方面,综合素质高或有特长的“普通”学生则被拒之门外,在家长的殷切希望和升学压力的逼迫下,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兴趣爱好,埋头勤学数理化。这样的教育结果,必然是在人才招聘会中多了一名疯狂投递简历的大学生,在艺术、文化等领域少了一位青年才俊。而北大的校长推荐制更是为所谓的精英们上了一道保险,对于那些加三十分也考不上北大的“另类人才”,则没有任何帮助。而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大学教育注重的是专业的学习。喜爱本专业的擅长本专业的人更容易在专业领域有较大的发展,选错专业的学生则对课堂提不起兴趣。因此,这场提前的人才选拔,难以达到其对外宣称的真实目的。

也有人认为,这是场公平公开的人才竞争,学习好的有优势的优等生理应在竞争中取胜,获得更多的机会。但是,我们的教育是否为每位受教育者提供了均等的受教育机会?是否制定了公平的评判标准?拥有校长推荐名额的中学多为各个省市的重点学校。获得推荐名额,一方面增加了该学校考上名校的人数,提高了升学率;另一方面,成为一种宣传手段,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这必然导致全市乃至全省的孩子争报这些重点高中,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流向这些热点学校;普通的高中由于没有受到北大的青睐,没有受到家长和学生甚至媒体的热捧,而受到“冷遇”,从而减少了普通高中学生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长此下去,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少数“重点”门庭若市,多数“普通”门可罗雀;精英更加精英,草根更加草根,社会地位、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必然不利于社会和的和谐发展,人民的素质提高。因此,如此推荐,难以发掘潜在人才,更难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

对于北大这样早已不乏精英的名校,何不将教育天平稍稍向真正有天赋、有才能的“草根”倾斜一下。或许十几年后,真能在某个学科领域培养出泰斗级人物,这样也免于乱封大师的尴尬与麻烦,也不用再高呼“失去大师,我们怎么办”了。

作者:风园08-4班 王露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