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观点言论

战“疫”说|周国文:人民健康和人际和谐的思考

  人民葆有健康,这是最朴素的愿望,也是自身根脉之基础所系。2020庚子年前夕,在湖北武汉地区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我们再一次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投注以百倍聚焦的目光。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春节前夕作出重要指示,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从对冠状肺炎疫情的环境伦理审视中走来,如何为人类健康与人际和谐创造更加稳妥健全和谐的环境;从对摆脱冠状肺炎疫情的哲学思虑中明辩,如何为国泰民安和人类太平建构面向现实与未来的精神家园,这是人类群体正确融入自然界的责任,更是世界上每个人生生不息的期许。

  一、人民健康的伦理考量

  反思疫情之源,立足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人民健康的环境伦理考量是一种系统思维。健康主要是对人而言的,环境则是紧密围绕着人民的。早在2020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健康是环境营造之于人民的根本目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是对每个人生命安全的莫大威胁,也是人民健康的整体警讯,更是地球面临环境风险的危机信号。这其中生命是自然界的有机体,它到底处于对外界变化之感觉的末端还是前端,至关重要。毕竟人类生命与万物生命同处于自然界不断变化的历史进程之中。如同恩格斯所认为:“于是发现,有机体的胚胎向成熟的有机体的逐步发育同地球历史上相继出现的植物和动物的次序之间有特殊的吻合。正是这种吻合为进化论提供了最可靠的根据。”(《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78页)

  人之健康需要物质养料的吸取和同化,并伴之以人在物质器官上的有序运动,这也正是有机体新陈代谢在生命体上最一般的和最显著的现象。生命以健康为目标,健康为生命创造生活的诸多可能。恩格斯认为:“如果规定生命就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这就等于规定生命就是生命;因为有机体的新陈代谢,或通过起塑造作用的模式化而进行的新陈代谢,正是本身又需要用生命来解释、需要用有机体和非有机体的区别即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来解释的说法。所以这种解释并没有使我们前进一步。”(《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84页。)

  生命的健康在善于去芜存真、去粗取精的保存,在于顺应自然选择的充分原料供应。在自然、人类与社会的关系中,人在自然人的格局上完成自身生理条件的形塑。但更重要的是,人在挣脱纯动物属性上,以其手的专业化、劳动的专门化与意识的道德化完成了又一次自身的解放。“人是唯一能够挣脱纯粹动物状态的动物——他的正常状态是一种同他的意识相适应的状态,是需要他自己来创造的状态。”(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2年),《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卷第408页。)

  以此为凭鉴,反思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毕竟食为人类生存之本。但吃不能变为吃之痴,更不能以吃为借口突破固有食材的基本结构,瓦解人类正常的食物链条。动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有其内在的生物规律与食链图谱。从不同的科目到多元的种群,作为人类的共生伙伴,它们是用来欣赏的,而不是用来践踏的。从自然生态的稳定平衡来看,它们是人类的朋友,不是人类的敌人。若是把所有的动物都做成了人类的盘中餐,其中的紊乱将殃及整个地球乃至宇宙的完整、稳定与美丽。

  从疫情源头上反思的吃之错所导致的人之病,已有众多的前车之鉴,需要人类的价值理性深入反思自身所作所为的关键时间空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既有生命本能的动物属性,更应有道德意识的社会属性。“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5-8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67页。)

  从受限与受动状态中走来的人,不断增强自我与人类群体能力,导致停留于工业文明时代的工具理性膨胀再膨胀,还在绑架人类对自然界及动物世界的认识及实践。从马戏团到斗兽,从电鱼、钓鱼到猎奇吃野味,这一系列现象的背后是无度驱遣动物、残忍支配动物到大肆玩弄动物的狂妄态度。在狂妄态度的背后,更深层的是极端偏激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还在四处强势游走。

  从这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爆发,看得出适应于我们新时代人类健康的动物伦理还是缺位。老祖先为我们人类所开出的食物谱系,是经历“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重”的实践检验的原则定论。我们只能循规蹈距地遵循,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僭越。这也正是人与自然界其他非人动植物和谐共生的根本目的,也是人类健康的基本要求。“由于手、说话器官和脑不仅在每个人身上,而且在社会中发生共同作用,人才有能力完成越来越复杂的动作,提出并达到越来越高的目的。劳动本身经过一代又一代变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面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2年),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卷第557页。)

  冠状肺炎疫情是人类健康的危机,是人民生命需关爱保护的命令。2020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再次提出: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它凸显了人与自然界之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培养代代相传、知行合一的生态公民之使命艰巨。它也提醒我们面向人民健康的环境哲学,不能忘却自然界的整体稳定与和谐美好。人类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就应立足多元生命的关切、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就不应该对自然界的非人动植物视而不见。站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制高点,我们更应该深刻地思考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之一,人作为高级动物也只是众生家园的一份子。我们唯一的高贵之处就在于我们能够秉持天人合一的道德理念思考。

  二、人际和谐的哲学思辩

  人民对健康和谐美好生活的希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1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说,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进行严肃的斗争。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我一直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一定会战胜这一次疫情。为了一群人的及时治疗,也为了一座城和国家的和谐稳定,在疫情过程中及时公开透明发布信息,关爱感染患病者、疑似病症患者及被隔离人士,用创纪录短的时间甄别出病原体,并及时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有关病毒基因序列。这是人之为人之仁心所本,是人群集合的社会治理之正义所为,是人与城均衡健全的本然之美好所期,更是党和政府的领导责任之担当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2月10日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当前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再接再厉、英勇斗争,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人类要为自身的这一代人创造优越的生存条件,更要为下一代人创造可持续的生存条件。从代内正义到代际正义,不同群体之间的和谐相处,需要打破隔阂、猜疑与敌视,为代际传承的和平稳定美丽提供可能。人类世界在探索前行中不能没有往事,我们的记忆在延伸中也并非总是停留在昨天。不义者是人群中正义的背叛者,更是社会生活中不道义的逆行者。道德需要以记忆的形式代代相传。不义往往与失忆同行,失忆表现为对历史教训、道德价值与伦理规范的遗忘,这种规训的遗忘背后所导致的行为,往往导致了不义。

  《老子·八十一章》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如何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关系,需要从自然界之中万物共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仁爱关系中吸取精神营养。它需要我们全面审视人与动物之间的异同、辩证考量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殊之处。恩格斯认为: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各种物的特定标致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73-1883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卷第378页。)人类在身体功能上的强大,关联着科技增强的佑护,其实也在工具理性增长的过程中体现着对价值理性滞后乃至缺位的追问。

  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病毒的交叉感染也处于高度敏感与紧张复杂的状况之中。武汉人、湖北人、中国人与外国人,在这场事件中从源头焦点到外围关注,从小众到大众,从疫情源头到利益相关者,层层叠叠,多元碰撞,都无可逃避于这场事件之外。如何形塑国家内部不同地域群体的良好社群关系?如何避免世界内部不同国度不同族群人民之间的歧视与偏见?不同区域群体因在这场事件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思想难免矛盾,态度往往多元,行为有时冲突,立场偶尔对立,观念左顾右盼间或不一致。

  其中人际关系关注的伦理焦点就体现为湖北人与其他省籍人士之间的关系、新型冠状病毒携带者与肺炎疫情感染者的关系、肺炎患者与正常人的关系,这一系列人与人、人群与人群之间的交往现象变得错综复杂。因此在疫情与病毒感染面前,我们既需要科学厘清医学观察某些密切接触感染者的隔离焦点,又需要仁慈把握关爱某些特别人群的重点。病毒有错,被疫情感染的患者无罪。 若对待湖北人就像“躲瘟神”,避之唯恐不及,也不是真正理性的态度。不轻视不恐慌不怯懦,以国家利益为重,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上,我们隔绝病毒的传染源,并不是排斥歧视湖北同胞。在此,我们更应该有持存的斗志共克时艰。同舟共济,善待同胞;手足之情,友好面对;信心满怀,担当奋斗。人心要聚拢,行动要及时,病毒要隔离,患者要救治,思想要团结。亲人友人陌生人,一个都不抛弃。挑战困难麻烦事,件件不躲避。只有以恒久的爱心才能支撑起坚定必胜的信心,才能以道义之胸怀携起众人之手,在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赢得广大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当然,最终的胜利属于奋斗的中国人民。而人民的普遍健康根源于和谐及正确生活方式的奠定。一种朴素之生活方式的形成是人民健康的共同源泉。《论语》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人世间,有两样东西最为可贵,那就是健康与自由。在缺少之时,它们是用多少的金钱都换不来的。在防控疫情中如何真正做到凭借实在又细致的工作细节与日常行动来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纸上谈兵,事关众志成城抗疫情和谐大局和良好氛围的营造。

  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疫情突发,不轻视,不懈怠,不焦虑,实事求是,分类施策,科学应对而不必恐慌,形势严峻而又要充满信心。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强党的领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我们更应该在创造人民健康与人际和谐的社会氛围中,鼓足疫情防控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并进的勇气,把握风险危机应对的方法,在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这场大考中,运用举国体制和制度优势全力打赢疫情攻坚战。而其中对国人的观念体系中不健康、不和谐之意识的去蔽,乃是另一场缘于阻击精神病毒的考验。只有中国人精神的和谐、健全与刚强,才能减少困难乃至隔绝失忆的状态。毕竟战疫情的记忆让我们不唯独活在现在,更将伴随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而更加坚定地走向明天。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作者:周国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