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观点言论

李一帆:转变+积累+沟通

  在11月13日召开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座谈会上,2017“外研社杯”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总决赛一等奖获奖团队代表、外语学院学生李一帆发言。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能作为我校所有参加学科竞赛的同学们的代表在座谈会上与大家交流我的参赛感受。上一学年,我作为外语学院参赛队队长参加了“外研社杯”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并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华北赛区特等奖。和许多以团队形式参加学科竞赛的同学一样,我们经历了队员选拔、分组进展、团队协作、赛场展示的参赛过程,大家一路上攻坚克难,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比赛过后,通过与院领导、指导老师、组员和班级同学的交流,我越发地感觉到这样的实践型学科竞赛的参赛经历来之不易,它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表面上看起来这么多。

  总结起来,我的收获主要有三个关键词。

  一是“转变”。作为学生,我们习惯于把老师课堂上的语言转化成文字,但很少有机会将文字作为指导,产出真正的“实践”成果。实践型学科竞赛的平台,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将知识转变为生产力、将理论上升为创造性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警醒了那些闭门造车,与社会实践脱节的人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学校里,我们的身份是大学生,而在参赛项目中,我们扮演的是“职场人”、是一个管理团队,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是顶着“C”字头衔的大人物。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有了一种责任感——将商业企划书预算中的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把每一个模拟决策都建立在对企业运作实情和长远发展的充分考虑上。只要有了这样的“角色转变”,才能真正把参赛项目做好,更不愁有一个好成绩;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经历也能让我们在未来的工作环境中更加“游刃有余”。

  第二个关键词是“积累”。我的参赛经历,让我再一次深切领悟了那句“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真谛。无论是备赛初期编写商业企划书时的人员分配、市场调查、财务分析,还是赛场上的全英文讲解、问答等等各方面都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每当我们自己绞尽脑汁、一筹莫展时,往往是老师的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这个时候才明白什么叫做“厚积薄发、融会贯通”。

  最后一个关键词,就是“沟通”。这可能是我作为一个团队负责人不同于其他参赛队员的收获。一个近十人的团队,每个人的知识结构、经验阅历、性格特征都大有不同。这样一个团队的负责人,更像是联通指导老师和各个成员,以及每个成员间的桥梁,确保老师的意见能够如实传达、成员的想法能够充分发挥。除此之外,更要接纳意见、情绪、甚至抱怨,并予以有效化解。推想到未来,无论是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还是做一个普通的参与者,充分而且高效的沟通一定是取得成绩的基础之一。

  总的来说,参加实践型学科竞赛的经历的确让我们在“天马行空”地发挥这个年纪的创造力的同时,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做脚踏实地地做学问应该有的严谨。

作者:李一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