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观点言论

科学时报:今天的你我,要不要读书?

今年的4月23日,第14个“世界阅读日”。按我的理解,在一般情况下缺少什么,就会设立个什么日来号召一番。的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阅读日后的14年来,公众的阅读行为似乎还是有减无增,实在令人担忧。
刚刚进行的研究生考试的面试中,一位老师向所有的同学问同样的问题:“你喜欢读什么书?”遗憾的是,几乎每个同学都没有太多的话可说。因为,他们除了教材之外,几乎没有读过什么书。
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做好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但我问了不少人,他们对“阅读日”还是一无所知。
尽管有人会说,甭管阅读啥了,读了就是了。但我以为,阅读日设立的本意还是倡导“多读书、读好书”。
过去把有学问的人,称为“读书人”。起码说明不少学问是从书上得来的。后来,人们把“读书”当成了“上学”、“求学”的同义词,常常有“在外读书”的说法。至今还有读中学、读大学、读研的说法。这个“读”指的应该是读书的意思。是不是可以说,人的一生都需要学习,而读书则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估计直接反对读书的人不会太多。一些学生也会说自己成天捧着教材没完没了地看呢。问题是“读书”,应该是广义的。不管是从“读”的行为来说,还是从“书”的种类来说,都不能太局限了。比如,“读”不只是指读出声来,还包括思考、包括研究、包括做笔记、包括写读后感……读书,不只是读教材、读讲义,还要读经典、读原著;不仅仅要读所学专业的书,还要读其它领域的书;不仅仅是学生要读、老师要读,社会其他从业人员也需要读。
有人把不读书归罪于没有时间。的确,现代人面临的诱惑实在太多了。压力大,时间紧,应酬多。打工的忙得连睡觉的功夫都没有,老板们的饭局子都排不开,哪儿还有功夫看书呢?这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却也是经不住推敲的。虽然要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很多,但在每个人的时间表里应该给读书一席之地。因为,有许多知识需要从书上获得!而这些知识将是今后继续发展、改变人生的基础和资本。从这种意义上说,有些事情是可以先为读书让让路的。稍微少玩会儿、社会活动适可而止、少睡会儿懒觉,恐怕还是可以挤出点儿时间来的。
有的人说,现在网络如此发达,电视、广播都是即时报道,书看不看两可吧。此言差矣。上网可以,看电视、听广播也没错,但不能替代读书。不同的媒介,在传承知识和文化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和职能不同。因为书籍媒介的特点,许多学问都要靠它来承载,一些知识只能通过读书才能学到。一个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我们读了别人的书,就能够汲取其精华、去除其糟粕,如果能灵活运用(不是抄袭),为我所用,想必会进步很快。不信?试试看。
喜欢读书的人把读书当成乐趣。读喜欢的书,的确也很有乐趣。但还是有些书需要静下心来、耐着性子读,有时还是要吃点儿苦头的。也许有些自己并不十分感兴趣、但又很重要的书要逼着自己读。我并不提倡“头悬梁、锥刺股”,但还是赞成为读书付出点儿心血、牺牲点儿时间的。因为,这是为今后奠基、铺路。
现在有些学校、有些老师对学生读书的要求并不严,也缺少必要的引导。但书毕竟是需要我们自己读的。所以,不要等着别人来逼我们读,我们应自己加油才是!
作者:铁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