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观点言论

好科普读物首先应是大家喜欢的书

前不久,读了比尔·布莱森《万物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这样的书名,从英文译法上,在西方有着非常古老的传统。古代和中世纪的许多著作,都喜欢从“天地开辟”时谈起,一直谈到那时的当下,搞得像一部百科全书。说实话,我曾经读过或者在查找一些资料时阅读过一些大百科全书,有感于里面的内容之丰富、学术之深厚、论述之精辟,但这样的书许多时候是枯燥无味的,不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地步我是不会想到的。其实,当我们谈到诸如什么什么简史的时候,自然不自然想到的是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当史蒂芬·霍金来中国的演讲的时,我赶着时髦买了一本,虽然不厚的书我读过两页后便束之高阁。不是鄙人没有学习的兴趣,实在是读的有些不大明白。虽说,“阅读霍金!懂与不懂都是收获! ”我的收获是自然科学的奥秘让人难以琢磨,使很多人望而却步。

记得小时候,我们在课堂上翻开一本叫做《自然》的课本时,里面的教材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讲应该叫做“生硬”才对,然而那时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会了地球的自转,光的折射和反射,萤火虫的发光,纸电话的制作……

在我的印象中还有一套叫做《十万个为什么》的科普读物,当时花了我一个月的早餐钱,在里面遨游成为了我童年时代最大的读书乐趣。后来书店里的书越来越多,《百万个为什么》、《千万个为什么》……书的开本越变越大,书的厚度越来越厚,里面的插图变成了彩插,然而我却找不到童年的印象和快乐。

一本好的科普作品应该有广泛的读者群,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应该是多彩的、充实的。然而孩子们知道周杰伦是谁,却不一定知道数学王子高斯是谁,更不会知道从1一直加到100的奇妙算法;孩子们也许能快速而熟练的应用电脑玩QQ、上网,但是却不一定知道最基本的2进制算法;孩子们也许能仰望苍穹看着嫦娥一号奔向月球,却未必知道月亮为什么要绕着地球转。从某种意义上讲,真的不好说到底是我们那时的生活匮乏,还是今天孩子们的生活多彩。

《万物简史》让我又一次回到了童年时代,回到了久违的知识沃土,她那样醇香,像美酒一样散发着醉人的气息。虽然说“万物”这个词很大。一本书自然也不可能真的囊括有关万物以及认识万物的知识。阅读此书却真给人以一种纵横于大千世界遍览万物豁然开朗的感觉。可以说此书与那些号称打通学科界限的科普读物不同,那些读物可以说是实是各学科内容生硬堆砌的教材,而此书则面对自然界综合起人类认识,打破了学科之间壁垒。《万物简史》的作者比尔·布莱森,并非科学家,也不是科学记者或者科普作家,而只是一位旅游文学作家,用亲切的视角,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收录笔下。《万物简史》因此被人们称作是“一次富于智慧,风趣幽默而又大开眼界的科学之旅”。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

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

其实这些看似离奇的却十分真实的小故事可以不作为书中大量的叙述,中国人向来喜欢“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然而这样的一本书却恰到好处地将诸多人类认识科学的生动故事摆放到需要的位置。在讲述科学的内容时也使用了极为形象化,幽默,令人长久回味的语言表达。而且,书中大量的内容是目前无论在一般知识性介绍的科普读物中,还是在通俗的科学史读物中都很少会看到的内容。这无疑给阅读者以良好的科学启蒙。说不定哪一天读了这本书的科学勇士勇敢的闯入远方未知的世界,无畏的选择荆棘丛生的荒野。像富兰克林那样,勇敢的触一下雷雨中风筝下面的铜钥匙,因为科学就在其中;像卡文迪许那样无畏地用自身触击电流,因为人类的光明就在其中;像哥白尼那样,用生命捍卫“触犯神威”的“日心说”,因为真理就在其中。

好的科普读物应该是一本大家喜欢的书,太晦涩,就成了有字天书。这本书只用过最简单的两个公式:万有引力公式和质能方程。连初中生都能看懂。但是无论多复杂的理论,作者都能用形象的比喻和独到的文字表现出来,使人读起来毫不糊涂。

好的科普读物应该是一本大家喜欢的书,太简单,就成了无源之水。科普读物如果妇孺皆知,那么自然不会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这样简单的科普读物有了错误更是误人子弟,贻害万年。

好的科普读物应该是一本大家喜欢的书,太死板,就成了公式定理。大多数的科普书籍,仍然会用到很多公式和符号。哪怕是学物理的人来看,也提不起多大兴趣:平常的专业书已经充满了这些东西,一见到就要打瞌睡,好不容易有兴趣看看科普,不料也是这些玩艺。这样书自然就只能成了照本宣科的公式定理,不给人一点思维空间。

好的科普读物应该是一本大家喜欢的书,太玄幻,就成了天方夜谭。一本好的科普书籍,常让你展颜欢笑拍桌赞叹无限神往;超脱于生活,却又每每回归到生活。于是你知道在这浩瀚无垠的世界、于这无有穷尽的过去未来,有很多事物超越你的狭隘;又知道大浪淘沙惊涛拍岸,银色海滩上那一颗贝壳,毫不起眼,却也独一无二。看这种书,你会忘却阴谋、苦痛、不可承受之轻,你只为造物惊奇,那么只有那么短短一刻。

读过《万物简史》,我掩卷遐思,传统的中国文化孕育了五千年的文明,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都曾成为我们骄傲的过去,也成了西方文明的启明星。今天我们的案头上和我们孩子的枕边放着的却只能是《地球之谜》、《神奇校车》这类国外科普读物,我们自己的却少的可怜,即使有,不是内容乏味就是片面理解、抑或是跟不上时代。当我们的计量长度已经用纳米计算,当我们的物质已经用夸克来衡量,当我们的卫星越来越接近月球,我们是否需要大声疾呼,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科学灵魂。真心希望更多启迪指挥,荡涤心灵的科普读物能够走近我们的视野,走进我们的心灵。

该文发表于《中国校园导刊》2008年第11期

作者:王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