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首页>> 观点言论

文明指数应该绿点儿才是

原本是一条让人高兴的消息,读后却使人有几分忧虑。

1028日,北京的媒体刊发消息说,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今年大幅提升。反复看了几遍,文中例举的行为文明中只找到了指路、让座,而不文明行为则指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车拥挤、加塞、行人横穿马路、闯红灯。这个市民公共文明素质指标体系,据说包括了公共卫生、秩序、交往、观赏、参与等5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但直接涉及公民生态环境意识的指标太少了。这实在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究竟什么是公共行为文明?市民的文明素质都包括哪些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关专家搞出来的这个指标体系也并非没有一点儿可取之处。但其忽视了公民文明行为中的绿色指标,显然是与社会发展、时代特征、我国国情不相吻合的。

生态环境意识应该是公众文明素质中的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公民的任何行为都必需在不破坏环境、而且有利于环境的良性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其行为就很难和文明挂上钩。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衡量,无论怎样来划分,在判断文明与否时,都不能忽视人对生态环境的态度以及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否则,其文明素质的标准显然是不全面的。

不但如此,生态环境意识还应在公众文明素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环境的珍视、对生态的爱护,是现代文明最重要的标志。特别是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意识以及相应的行为,应该成为现代文明的最重要的标尺。我们需要给别人指路让座,但更需要爱护一草一木、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要摈弃乱扔垃圾、乱闯红灯、横穿马路等不良习惯,更要反对毁坏树木、破坏环境的恶习。否则,所谓的文明不可能是真正的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在谈到文明时,不可能也不应该离开生态文明。特别是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的今天,更是如此。

我以为,是否爱护树木花草、公共绿地,是否积极参与植树护绿活动,是否绿色出行,是否采取绿色的生活方式等等,不但不应该被忽视,而且应该在文明素质指标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权重。

将与生态环境意识直接相关的指标,列入公民文明素质指标体系中,意义十分重大。这不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还有利于引导公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和绿化美化事业,有利于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舆论氛围的形成。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和专家们的重视,及时修改和完善,使得文明素质的指标体系变得绿些、更绿些。更希望广大公民能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使自己的绿色文明指数有更大幅度的提升。

作者:铁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