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才培养 >> 学生培养 >> 本科生培兺/a>

201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大纱/h2>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陡/p>

时间?6-04-25

点击次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讹/FONT>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课程代码9/FONT>m07a0083t1

?/FONT>旵/FONT>数:总学旵/FONT>80(理?2,实?8

?/FONT>刅/FONT>数:6

课程类别:必?/FONT>

开课学期:4

主讲教师:景庆虹林震钟爱冚/FONT>高兴?/FONT>吴守蓈/FONT>张宁朱洪弹/FONT>仲亚丛/FONT>方然陈佳邬亮巩前文等

编写日期9/FONT> 2014?朇/SPAN>

一、课程性质和目皃/FONT>

课程性质9/FONT>本课为全校各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FONT>

教学目的9/FONT>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FONT>“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重要意义;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重要现象和重大问题;帮助树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SPAN>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52学时(/SPAN>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4学时(/SPAN>

教学内容9/FONT>

'/FONT>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SPAN>

'/FONT>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SPAN>

'/FONT>3)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SPAN>

'/FONT>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SPAN>

'/FONT>5)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核心和基本要求、/SPAN>

要求掌握9/FONT>

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步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FONT>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咋/FONT>“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它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SPAN>

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延续。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FONT>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4学时(/SPAN>

教学内容9/FONT>

'/FONT>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FONT>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FONT>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要求掌握9/FONT>

思想路线是人们在思想认识上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是党确定正确的政治路线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FONT>

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确立的,它曾经指引着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伟大的成绩。这条思想路线?/FONT>1957年下半年以后一度被偏离,使党的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这条思想路线不仅被重新确立,而且获得了新的丰富和发展、/SPAN>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FONT>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上,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并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FONT>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学时(/SPAN>

教学内容9/FONT>

'/FONT>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戏/SPAN>

'/FONT>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FONT>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要求掌握9/FONT>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FONT>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在不断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FONT>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发展方向。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具有重大意义、/SPAN>

4.社会主义改造理论(4学时(/SPAN>

教学内容9/FONT>

'/FONT>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受/SPAN>

'/FONT>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FONT>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竊/SPAN>

要求掌握9/FONT>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历史的必然、/FONT>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成功地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FONT>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初步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FONT>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造了基本的前提、/SPAN>

5.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4学时(/SPAN>

教学内容9/FONT>

'/FONT>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出版探索

'/FONT>2)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FONT>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要求掌握9/FONT>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将要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最初探索中取得的理论成果和正反两方面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基础、/FONT>

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沦,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SPAN>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FONT>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学时(/SPAN>

教学内容9/FONT>

'/FONT>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FONT>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颅/SPAN>

'/FONT>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SPAN>

要求掌握9/FONT>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所作出的科学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明显的过程性特征,是我国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长达百年的社会发展阶段、/FONT>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SPAN>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必须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FONT>

中国共产党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构想的演进、/FONT>“三步走”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本世纪?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SPAN>

7.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理论(4学时(/SPAN>

教学内容9/FONT>

'/FONT>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FONT>2)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筕/SPAN>

要求掌握9/FONT>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FONT>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判断改革和各方面成败得失的标准?/FONT>“三个有利于”。在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SPAN>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实施互利双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FONT>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6学时(/SPAN>

教学内容9/FONT>

'/FONT>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糺/SPAN>

'/FONT>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FONT>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FONT>4)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屔/SPAN>

要求掌握9/FONT>

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手段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不属于社会经济制度的范畴,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宏观调控上具有自身的特征、/FONT>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FONT>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FONT>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其他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对于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处理奼/FONT>“先富”与“共富”、效率与公平、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SPAN>

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统筹区域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FONT>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4学时(/SPAN>

教学内容9/FONT>

'/FONT>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FONT>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FONT>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要求掌握9/FONT>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基层民主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FONT>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FONT>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FONT>

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FONT>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分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下民主、自由和人权的不同本质、/FONT>

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学时(/SPAN>

教学内容9/FONT>

'/FONT>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匕/SPAN>

'/FONT>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糺/SPAN>

'/FONT>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讽/SPAN>

要求掌握9/FONT>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利用、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FONT>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FONT>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改革文化体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FONT>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学时(/SPAN>

教学内容9/FONT>

'/FONT>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SPAN>

'/FONT>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要求掌握9/FONT>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FONT>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FONT>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FONT>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FONT>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必须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必须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必须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FONT>

12.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2学时(/SPAN>

教学内容9/FONT>

'/FONT>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FONT>2)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湽/SPAN>

'/FONT>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FONT>4)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要求掌握9/FONT>

中国共产党人在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奋斗进程中形成亅/FONT>”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构想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SPAN>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首先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生动现实,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SPAN>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FONT>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我们愿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我们要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我们坚信,经过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中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够早日实现、/SPAN>

13.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学时(/SPAN>

教学内容9/FONT>

'/FONT>1)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炸/SPAN>

'/FONT>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要求掌握9/FONT>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断推进。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FONT>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一政策在我国外交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发展与贯彻实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不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同国际社会一道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FONT>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学时(/SPAN>

教学内容9/FONT>

'/FONT>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丙/SPAN>

'/FONT>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FONT>3)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讽/SPAN>

要求掌握9/FONT>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农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FONT>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FONT>

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必须深刻认识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加强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FONT>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学时(/SPAN>

教学内容9/FONT>

'/FONT>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FONT>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氐/SPAN>

'/FONT>3)加强党的建讽/SPAN>

要求掌握9/FONT>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党。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FONT>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FONT>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党必须始终恪守的政治立场。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FONT>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新世纪新阶段,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FONT>

(二)实践教学(28学时(/SPAN>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和理论成果?学时(/SPAN>

教学内容9/FONT>

1、收集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相关资料,特别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材料,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中国人民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艰辛曲折的过程、/SPAN>

2、获取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的相关信息,并分析这些变革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只有持续推进改革,才能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SPAN>

3、搜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信息,使学生认识到:在目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只有积极与世界各国发展经济、文化往来,才能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在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立场,以“扬弃”的态度吸取对我们有益的部分、/SPAN>

4、调研近年来各个社会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辩证地分析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与目前若干问题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发展的科学内涵,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做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SPAN>

基本要求9/FONT>

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调查、社会调查、观看影像资料、参观、讨论等,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程,熟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关键点,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感性认识,以加深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抽象知识的理解、/FONT>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基本理论观点(22学时(/SPAN>

教学内容9/FONT>

'/FONT>1)让学生深入调查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取经济体制改革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等角度的大量信息,深刻理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领域发生重大变革的原因和意义,分析继续推进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需求,并就目前的经济热点问题初步提出自己的看法、/SPAN>

'/FONT>2)让学生了解我国政治生活的多方面信息,接触社会管理实际工作,深刻理解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意义,深刻认识到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需坚持四项原则并通过扩大有序参与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如何从现实国情出发、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提出自己的初步看法、/SPAN>

'/FONT>3)让学生调查目前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社会现实,并接触企业、政府文化创造和管理的实际工作,深刻认识到要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必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下继续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并就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自己的初步看法、/SPAN>

'/FONT>4)让学生调查目前倡导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需求,并接触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相关实际工作,深刻认识到为保证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必需大力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全面落实科学观、/SPAN>

'/FONT>5)让学生调查工人、农民、知识和新兴社会阶级,深刻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社会各阶层共同努力;调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社会各领域的组织发展和工作开展情况,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加强党的领导必需改善党的领导、/SPAN>

基本要求9/FONT>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进行科学分析,把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互紧密地配合起来,既重视学生积极分子的带头作用,也鼓励、引导、督促每一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开展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更深入的探讨问题,激发对社会实践更多的兴趣,提高他们观察社会的自觉性、敏锐性,增进他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在成果方面,及时整理实践教学所形成的文章及PPT,认真分析,及时总结经验,寻求教学效果的提高之路、/SPAN>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FONT>

本课程是全校各本科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后续课。在分工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侧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侧重中国近现代基本国情,本课程侧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国情的结合过程及其理论成果、/FONT>

四、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试分为实践教学环节和理论教学环节两个部分。实践教学环节考核采用撰写调查报告的形式。其中调查过程占30--40%,调查报告占60--70%。理论教学环节采用笔试形式,考试题型为:选择、简答、辨析、综合题。其中平时成绩占30%--40%,期末考试?0%--70%、/SPAN>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9/FONT>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年、/SPAN>

建议教学参考书9/FONT>

毛泽东选集1-4 卷,人民出版社,1991

毛泽东选集?/FONT>5卷,人民出版社, 1997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

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

毛泽东文雅/FONT>1-8 人民出版社,1993起陆续出片/SPAN>

《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9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中央文献出版社+/FONT>2002

六个为什么:对若干重大问题的解答,人民日报理论部,人民日报出版社+/FONT>2009

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结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人民出版社+/FONT>2010

理论热点面对靡/FONT>.2010,七个怎么看,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

六、课程简今/FONT>

本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侧重回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怎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帮助大学生理解我国为什么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为什么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好地树立和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理想信念、/FONT>

执笔人:景庆虸/FONT>钟爱冚/FONT>朱洪弹/FONT>高兴?/FONT>仲亚丛/FONT>

审核人:景庆虸/FONT>

教学院长:田?/FONT>

院学术委员会:严耔/FONT>

院长:严耔/FONT>


201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大?doc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