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草业与草原学院研究团队在草地“三生”功能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草业与草原学院董世魁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土地政策顶级学术期刊Land Use Policy(中科院1区)发表论文“Cooperative management reduces the trade-offs of multi-functions of the grassland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图片1.png


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威胁着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包括生态、生产和生计功能(三生功能,EPLFs)。在生态较为脆弱的青藏高原地区,解析三生功能的权衡,促进三生功能的协同,对于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近年来,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变化使得合作管理和单户管理成为青藏高原草地管理的两种主模式,并影响草地三生功能之间的权衡与协同。然而,这两种管理模式导致的三生功能的差异及其具体原因,以及三生功能权衡与协同的实现途径尚未明晰。


针对上述问题,草业与草原学院董世魁团队通过对牧户访谈调查,结合遥感数据与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构建了草地三生功能的理化指标体系,阐明了合作管理模式与单户管理模式对三生功能的差异性影响机制,并量化了不同管理模式下三生功能权衡与协同关系。


图片2.png


图片3.png


结果表明:合作管理草原的综合功能指数显著高于单户管理草原,权衡指数显著低于单户管理草原。合作管理草原用于生产的固定资产投入较高,是其生产效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合作管理草原较低的权衡指数受其相对较高的生产函数的影响。相对于个体管理草原,高生产功能的合作管理草原的综合功能指数相对较高,各功能之间的权衡相对较低。因此,可以在青藏高原地区推广草地合作管理模式。总体而言,生产函数展示了在减少权衡的同时提高总功能水平的能力。生产资本投入的差异是个体管理草原与合作管理草原的主要区别之一。本研究结果对于帮助决策者和草原地使用者在青藏高原等世界生态脆弱地区加强草地管理,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畜牧业生产,改善牧民生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草业与草原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谭友荃为论文第一作者,徐一鸣副教授,董世魁教授为通讯作者。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和第二次青藏科考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landusepol.2024.1073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