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环境学院科研团队在垃圾回收利用碳减排评估方面取得进展

环境学院张盼月教授课题组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Top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影响因子:5.9)上发表论文:中国实施新垃圾分类政策后垃圾回收利用特征及生命周期碳减排潜力:从案例研究到国家视角(Characteristics and life cycl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potential of waste recycling after implementing new waste classification policy in China: From case study to national perspective)。


在资源短缺和全球暖化的背景下,探讨新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后我国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现状、影响因素及碳减排效果,对于指导生活垃圾分类和碳排放核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街道层面对海淀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预测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生命周期碳减排量,并提出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新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后,每月垃圾回收量和低价值垃圾回收比例分别增加420.93 t和2.29 %,其中海淀区中心区域的生活垃圾回收数量最多。居民收入是影响垃圾回收利用量的主要因素,而网上购物和外卖可能是可回收垃圾的重要来源。从摇篮到坟墓的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发现,废塑料碳足迹贡献最大,为39.11%。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通过生活垃圾回收减少近39.17万吨CO2eq排放。因此,在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细化垃圾分类增加低值可回收物的数量,合理配置收集运输车辆,确保生活垃圾高效回收利用,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2.png


本研究由北京林业大学张盼月教授课题组、河北工业大学张光明教授课题组、北京市海淀区市政设施管理中心胡坤工程师合作完成。论文第一作者为我院博士研究生付昊,张盼月教授和张光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北京林业大学为文章第一完成单位。


本研究得到了“碳达峰碳中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2022XKJS0207)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es.2024.05.04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