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叩问自己:我是谁,我想要什么
[发布日期:2019-05-16 点击数:

“让孩子叩问自己:我是谁,我想要做什么”

——严长寿的教育观

严长寿进入饭店观光业四十年了,是台湾地区民众眼中的“观光教父”。2011年开始,他在经济凋敝的台东地区办起了中小学,他曾撰写一册《教育应该不一样》,详细分析台湾地区升学考试体制的弊病,并提出若干种理想化的解决方案。近日,他接受采访,讲述了他对教育的观察和思考。摘登如下。

“把一流的老师送到最偏僻的地方去”

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很难有好转,比如在台湾地区的台东,如果有人忽然做一件事成功了,他就希望把孩子搬到台湾地区的台北去,因为那边的教育最好。这边好一点的人才都被拉走了,让这个地方永远没有改变的机会。除非把最好的资源带进来,芬兰、挪威的做法就是要把一流的老师送到最偏僻的地方去,给他们好待遇。台湾地区做不到,新老师都丢到偏乡去,因为资深的老师不愿意去。

台湾地区很大的遗憾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政治人物讨好选民,广设大学,现在台湾地区的大学多到一年需要30万学生,我们再过两年每届只有15万学生。不是每个人都该读大学,德国人读大学的比例大概是30%。有人不是“死读书”的料,像我这 样的,就走我自己喜欢的文学、艺术或技术的道路。可是我们没有这个机制。

我办的学校,小学课本是空白的,老师讲的故事你要自己写上去,从“安史之乱”“哨康之变”到古希腊古罗马的故事,都让学生画上去,这样写一定记得。这个教学方法让他知道,这些东西是活的。孩子白天听了,回去还要讲给妈妈听,不晓得他在复习功课。妈妈觉得“你故事怎么讲得这么好”,就会鼓掌。孩子是在鼓励中学习的。

在台湾地区,这些学生几乎进不了最好的学校,偶尔会在“繁星计划”“百川计划”(注:一种旨在保障城乡平等的,由高中推荐保送学生上大学的政策)被选出。可是这些孩子到了大学的专门科系,专注力比外面考上的厉害。因为很多人是考这个学校,去的科系不见得自己喜欢。我们一直在探索,让孩子叩问自己:我是谁,我想要做什么。你可能会一直改,没关系,你要一直了解,你要做的到底是不是实际的工作。这才是最重要的。

“你做任何事情,生活才是最终的目标”

我把心目中理想的教育归纳出最简单的几个道理——“一二三四”。未来的社会,要成为“唯一”“独一,而不要变成“其一”,你是“其一”的话都会被取代。第二,未来要会英文和程序语言。要驾驭机器入或者各种人工智惹,你不必变成工程师,但要会程序语言,就像你必须会打字—样。

三”是做事、做人和生活。将来做事,技术、学术、艺术缺一不可。技术要动手,动手也许可以让你变成厨师、技师;有了学问变成工程师;但如果没有艺术、美学观念,你永远不会变成乔布斯。乔布斯成功不是靠他的电脑科技多了不起,是他的艺术观厉害。

胡适讲过,要看一个社会文不文明,就看人们下班以后做什么。下班以后一天到晚蹦迪、卡拉OK、打麻将、喝酒,这是一个社会。如果下班以后看书,欣赏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懂得体育健身,它是有目的的生活。你做任何事情,生活才是最终的目标。

四”用英文讲就是4Ccollaboration (合作)、communication(沟通)、criticalthinking(批判性思维)、creativity(创意)。

合作。考试制度最糟的是把别人打败,我要最好;你到外面工作哪能只靠自己的,一定跟人家合作,但我们的年轻入都被教把人家“干倒”了。沟通。人家跟你有什么不高兴、有什么问题,你不懂得解决,还做什么?入家找人工智慧、机器人算了。创营的理念。读书是没有创意的,你要动手做,亲自体验,走过那个历程才可能有创意。

来源:《南方周末》2019年03月21日

作者: 刘悠翔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