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这是程瑾缓解压力时最爱听的歌。
对于程瑾一家来说,教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薪火相传的家风和传承不息的事业。程瑾的祖父、外祖父、父亲、母亲、叔叔和丈夫都是教师。从小受到长辈的熏陶,在高考时程瑾毅然报考了师范类大学,选择接续传承家族的育人情怀,坚守三尺讲台。
2009年,从中科院植物所取得博士学位后,程瑾成为北京林业大学一名教师。刚上讲台,程瑾就一头扎入了《植物学》相关课程的准备中,跟老先生听课、备课程详案、设计可深度体验的模块……在森林生物学综合实习课程中,和学生们一起“上山入海”,生活无比忙碌但更是充实。某次课程结课时,学生们突然拿出事先设计的“全宇宙最好植物学老师”荣誉证书,那一刻程瑾热泪盈眶,她深切地体会到,做一名教师,是最平凡的选择,也是最光荣的选择。
2014年,入职不到5年的程瑾因教学业绩突出,入围了北京林业大学第二届“教学名师奖”的角逐,并斩获“现场教学优秀奖”。2017年,她再次入围,获评北京林业大学第四届“教学名师”,她所讲授的《植物学》和《植物学实验》课程也双双获评北京林业大学首批“好评课堂”。
打造高中的好评课堂
2019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为进一步提升帮扶质效,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决定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教育帮扶团,前往学校定点帮扶地内蒙古科右前旗开展工作。
学校选拔帮扶团成员的文件一直存在程瑾的手机里。深夜看着身边熟睡的女儿,她陷入沉思:去,还是不去?思来想去,程瑾咬了咬牙,向学院递交了报名表。8月,她作为第一批教育帮扶团的成员,搭上了从北京飞往科右前旗的航班。
她将“打造高中的好评课堂”作为支教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她给自己制订了一系列周密的计划:暑假期间她就着手了解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心理状态;为了摸清高考考点,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她一头扎进高考真题的“海洋”里,练得比学生还起劲。她常跟人打趣道:“孩子们是53天天练,我们得53时时练。”
通过大量准备,程瑾对教学内容摸得更准了,高中生物知识在她幽默的讲解中变得通俗易懂。她还摸索出了一套“以趣促趣”开发内化生物学教学模式,通过开展探秘生物学讲座、校园植物认知、生活中的植物学等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她还联合支教团其他老师,瞄准当地实验教学中的短板,编研校本实验教材,规划生物实验室布局,自制教具,创造机会带领教师参观学习示范学校的实验室建设。眼看着教材中一个个从未开展过的实验顺利开设,教科书上枯燥的知识瞬间在学生的眼中和心中“活”了起来,学生们学习生物的热情也更加高涨。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盟(市)联考中,程瑾任教的班级生物成绩在全市百余个班级中位列第3名,取得了学校历史最好成绩,还有1人进入了全市第4名。看到成绩时,程瑾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她的目标算是实现了。
埋下一颗颗种子
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除了“好评课堂”,程瑾想做的还有很多。
她发现,这里的孩子本质聪明善良,但心里“空”了一块,这一块便是对自己的肯定和奋斗的热情。于是她充分挖掘、精心选取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的融合点;介绍她承担的家乡乡村振兴调研项目,激励他们怀揣乡土情怀,以所学所长“反哺”故乡。
她还积极策划所在学院和中学生举办“鸿雁传书”共建活动。一封封书信从北京发向科右前旗的书信仿佛一颗颗火种,点燃了草原孩子对未来的渴望。程瑾还记得,在活动结束后,班上成绩很好的的一个男孩子向她承诺:老师,我一定要做您的学生!
2020年6月,在支教工作即将结束前夕,程瑾牵头筹划许久的“北林大和科右前旗教学名师工作坊联合工作站”正式揭牌了。双方会就教学理念、课程建设、教学资源融合及中高等教育衔接等方面展开持续深入合作,助力科右前旗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科学迭代。
“希望通过此举,能真正给当地中小学注入新的动力,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支教团’。”程瑾在揭牌仪式上作为教师代表发言。2022年7月,她个人资助的第一个孩子顺利考入大学。
接续奋进再出发
回到学校后,程瑾还作为学院的教学骨干,深度参与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申报工作。这项工作让程瑾“痛并快乐着”。
多次多地走访调研,申报方案几易其稿,这让一直专注于一线教学的程瑾偶尔觉得力不从心。但她一直积极努力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以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因为她深知基地对于学院建设、学校发展来说都极为重要。在得知基地正式获批那天,程瑾内心激动万分,因为这意味着有更多的学生,有机会通过这个平台接触到学科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技术,未来成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者。
在她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一项项配套管理制度有序落地,全国线上书院主题活动、特色入学教育、素质拓展、主题班团活动、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英才计划)等一系列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程瑾的工作更忙了,她干得也更起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