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人物

巾帼先锋 | 董丽:“近自然”生态理念的倡导者、探索者与实践者

  春日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花开次第,游人络绎。漫步在充满绿意的公园中,一草一木都欣欣向荣,一虫一鸟都悠然自得。这片生机盎然的绿洲背后,离不开许多行业专家和设计师的智慧与努力。这其中,就包括我的导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董丽。

  

 

  脚踏实地,一位勤奋严谨的求学者

  

  1983年,董丽从山西考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四年的刻苦学习促使她积累了扎实的园林知识体系,特别是点燃了她对园林植物与植物景观的热爱。

  

  1989,董丽有幸在恩师苏雪痕教授的教导下继续进行硕士与博士的深造。回忆起这段经历,她常常说:“跟着我的恩师苏先生不仅使我学到了知识,更是被导师知行合一、将科研与行业实践问题紧密结合的创新精神所深深鼓舞。 这是我一生宝贵的经历。”

  

  当时,我国园林行业百废待兴。人民刚从温饱问题中脱身,我国园林花卉应用相关的研究远远落后于世界。1999年,为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董丽前往以色列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回国后带着国际最前沿的理论和技术,开启了我国牡丹等特色观赏植物采后衰老生理与保鲜技术的研究及教育,填补了当时国内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并长期保持在国际上的领先水平。

  

  春风化雨,一位温柔智慧的育才者

  

  董丽留校任教是在1992年。从此,教书育人就成为了她毕生的事业。从教三十余年来,她曾担任2个教研室主任,参与或主持了这期间所有重要的课程改革。尤其是在全国率先组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教研室,制定了教研室全套的前后总计6门课的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强了风景园林植物应用教学。

  

 

  教学和学生培养是她最看重的。每每聊起教书育人,她最常提及的就是导师当年对自己的提醒:“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董老师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也非常重视教研室年轻老师的业务能力培养,百忙中,她多次组织带队进行业务考察学习,与每一位青年教师搭课教学,指导青年教师成长。

  

  她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更是无微不至的关心,无论是本科教学的班级同学,还是团队中的研究生们都说“虽然董老师很忙,但只要我们遇到生活或学术问题找她,她总会放下手里的一切,耐心地为我们讲解知识、与我们谈心,给予我们最温暖的支持。” 还记得有同学凌晨急症,她放下一切立刻冲去医院陪护与安排;因疫情无法返校的时候,她给每一位研究生打电话询问情况,替学生照顾苗圃还在试验进程中的植物材料,这才使许多同学的研究没有受到比较大的突发冲击。

  

  高屋建瓴,一位富有创新的探索者

  

  二十多年前留学回国伊始,董丽深刻洞察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启动了多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极大地契合了我国对国家生态战略及绿色人居环境建设的时代需求,迄今仍为热点议题。董丽教授是我国城市绿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近自然”生态理念的最早倡导者、探索者与实践者,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总体规划最早体现了她的这一理念。

  

 

  多年来,董丽坚持从事人居生态环境植物景观与园林植物资源应用相关的科研工作,主持、参与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等。日常科研工作中,董丽始终保持严谨的科研态度与治学精神,以身作则,时常和团队师生一同深入实地调研与实验室一线,也常年坚持课题组的定期学术研讨,激发团队创新能力。

  

  不仅如此,在潜心教学和科研的同时,董丽非常注重科研反哺实践。她总说,我们的学问要从实践中来,再回归到实践中去。她主持和参加了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通州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等多个国家战略重点项目的植物景观生态规划,在实践过程中检验研究,同时激发新的思考。

  

  董丽还牵头创办、成立的“风景园林植物景观与人居环境建设”论坛和“国家园林植物与人居环境建设国家创新联盟”,积极推动园林植物与人居环境建设政产学研融合,为广大同领域学者和行业从业者创造了许多颇具影响力的交流平台。她常说,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园林植物应用与植物景观行业产业链条上上下下这么多人,大家凝聚在一起一定可以为行业的发展贡献很大的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