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焦点

我校深度参与内蒙古自治区防沙治沙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

近期,内蒙古自治区防沙治沙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陆续立项启动,我校水保学院联合林学院、园林学院等学院参与项目申报工作,共获批课题6项。


内蒙古自治区防沙治沙重大示范工程项目瞄准“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区域生态治理难点靶点开展科技攻关,聚焦黄河“几字弯”、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河西走廊沙漠边缘三大防沙治沙区,开展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和应用示范,集中科技力量支撑“三北”工程攻坚战,为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综合防治与绿色发展提供成熟技术和系统方案。


余新晓教授主持榜单“内蒙古国土绿化空间结构调控及林草植被营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林草农牧复合生态系统结构调控及植被营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该课题针对内蒙古林草农牧复合生态系统格局、结构不尽合理,生态经济效能不高,固沙植被结构不合理且发生规模退化等问题,构建现代林草农牧复合生态系统高效构建技术,提出典型生态工程区退化林分结构优化调控技术,研建典型生态类型区困难立地林草植被高效营建技术,并在通辽、赤峰等“三北”攻坚战典型区,建立内蒙古林草植被高效营建与提质增效技术体系的示范样板。


丁国栋教授主持榜单“乌兰布和沙漠黄河岸线流沙综合治理技术示范”项目课题“沿岸固沙植被近自然修复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技术”。该课题针对乌兰布和沙漠黄河沿岸固沙植被生态耗水量大、树草种配置不合理、经营管理技术落后、稳定性差的问题,开展区域固沙植被近自然生态修复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技术研究,以期系统诊断沿岸固沙植被退化原因、类型和程度,提出近自然水分承载力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植被修复策略,最终提出近自然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张会兰教授主持榜单“十大孔兑风水复合侵蚀区泥沙阻控与近自然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课题“不同生态修复空间风沙水沙靶向阻控技术”。该课题基于对十大孔兑地区生态修复空间的复杂性和风水复合侵蚀特征的深入研究,以“坡-沟-岸”空间格局为主线,聚焦不同类型生态修复空间土壤水蚀与风蚀耦合过程;通过筛选和优化配置乡土植被种质资源,构建多维梯级协同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提出不同生态修复空间的植被空间布局优化方案;课题将为十大孔兑地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以功能提升与综合管控为导向的泥沙阻控与防护技术模式,为区域尺度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土壤侵蚀防控策略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陈立欣教授主持榜单“库布齐沙漠老化退化林更新及绿色廊道生态修复升级集成技术示范”项目课题“库布齐沙漠水资源植被承载力与人工林老化退化过程成因”。该课题针对库布齐沙漠固沙植被水资源承载力定量研究不足及人工林退化现状的问题,开展区域多源监测,旨在通过植被生态需水量的定量评估,明晰库布齐沙漠植被可用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并厘清固沙植被水-土-植被耦合机制;建立量化评价和精确识别人工林退化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手段,解析防护林衰退分布格局,并阐明库布齐沙漠人工林老化退化过程成因。


高广磊教授主持榜单“雅布赖山风沙口综合治理和沙漠边缘防风固沙林草带建设技术示范”项目课题“低缓流动沙丘近自然修复技术”。该课题针对雅布赖山风沙口地区沙漠边缘数量多、面积大的低矮平缓流动沙丘群治理需求,研发区域固沙植被近自然修复的提质增效技术、区域沙丘治理近自然修复的流沙快速固定配套技术、土壤培肥配套技术、高效抗旱固沙植物种植及配套技术,构建雅布赖山风沙口地区密集低缓流动沙丘近自然修复技术体系,为雅布赖山风沙生态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肖辉杰教授主持榜单“内蒙古河套平原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集成技术与示范”项目课题“河套平原农田防护林提质增效技术”。该课题揭示林带结构与蒸腾耗水的联系,兼顾农田防护林对风沙流的扰动规律,定量防护林防护效应的作用范围,建立林带结构参数与防护效应的数学关系及最优阈值。基于防护林防护效应与胁地效应的权衡分析,提出针对河套平原区的防护林结构优化方案,并提出针对不同退化程度的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技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