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我校牵头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专项“长航时无人机森林大型动物智能监测识别技术”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议在京召开。校长安黎哲、副校长张志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院士魏辅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一级巡视员李世东、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二级巡视员王小平、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有关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科技处相关负责人主持,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及相关领域专家80余人参加会议。
安黎哲在致辞中强调,北京林业大学作为全国最高绿色学府,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校之本、发展之基。他指出,我校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林草、生态等传统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在林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林草物联网与智能信息处理等领域开展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有效支撑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学校一流学科建设。他表示,“长航时无人机森林大型动物智能监测识别技术”项目旨在突破传统野生动物监测的技术瓶颈,大幅提升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监测水平和监测效率,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野生动物保护多学科交叉创新。他要求,项目组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及时报告研究进展和重大成果,高质量完成各项研究任务,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北林战略科技力量。
会议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和五个课题负责人对项目和课题任务、技术指标、总体实施方案、预期成果等方面的详细汇报。以项目跟踪专家魏辅文院士为组长,来自中科院软件所、航天五院等15位专家组成的咨询专家组,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咨询和充分讨论,并就项目的核心技术问题和实施过程中的整体协调推进、任务节点把控、考核指标以及经费使用等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形成了最终论证意见。
据悉,“长航时无人机森林大型动物智能监测识别技术”项目共设5个课题,由北京林业大学牵头,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等8家单位共同承担。项目拟构建基于长航时无人机平台的森林动物智能监测体系,突破山地森林环境动物监测与定位传感器载荷关键技术,实现野生动物种群智能监测和精准计数,并在5个以上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示范应用,提升我国野生动物监测水平,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