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

翻不完的北林事,道不尽的学子惄/h1>

[发布日期?015-09-17 点击数:]

2015平/span>5月,百奥生物协会“知山知水,文化北林”实践团的北林生态文化导览项目开始筹备。月底,相关立项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span>

实践最初展开的时候,本团队希望通过查阅校史资料,进行初步的了解,却因为校史对植物的记载甚少,始终不得要领,只找到了一些早期建筑的资料。所以,团队成员决定,从与植物相关的人物入手、/span>

实践从生物楼周围的植物开始,逐步辐射整个北林。团队中,有专门擅长植物认知的同学,对植物进行定位定种,从而方便我们调查。同时,通过采访生物学院生科09班的吴博学长与曾庆泉老师,咨询了他们当年种下的玉兰“心愿树”的情况,完成了我们实践的第一个初成品、/span>

接下来,团队组织采访了生物学院前任院长、现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馆长张志翔教授。张教授的眼神里,尽是对冻绿的惋惜,对珙桐的希冀,对白桦的关心,对腊梅的骄傲。提到植物园和半导体,那份北林人的拳拳爱校护校之心溢于言表。张教授时而头微微抬起,时而双眼聚神、语气坚定,一边回忆,一边给我们讲过去的时光,有时,遇到记忆模糊的,便向旁边的老师确认一下、/span>

有幸,陈世枢老师接受了团队成员的采访。陈奶奶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平易近人,也远比我们想象的热爱(或者说是“疼爱”)那些植物。“小广东”陈奶奶守护着她的美国肥皂荚,却挡不住铲车和压路机。这么多年,想让校园植物丰富些,再丰富些的心情一刻也没有停过。陈俊愉院士常说,“哎呀‘小广东’啊,谁要是折了你一根树枝你都切肤之痛。”我们以为我们已经足够热爱这个学校,热爱植物,至此方知,不及陈奶奶的万分之一、/span>

周克大老师是生物学院的老院办主任,从“专业楼”的变迁开始,讲述了许多令北林人骄傲的功绩。北林育种的树支援了天安门广场的建设,植物园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人工湖里的大鱼,一条都5?/span>6斤重,得用大围网去捕。令我们惊喜的是,周克大老师还特意为我们联系了罗菊春教授,这学期开学之初,将在生物楼进行关于校园规划变迁的讲座、/span>

现在在北林负责行政工作的周伯玲老师?/span>77级森林病虫害专业的学生。周伯玲老师工作虽忙,却没有任何领导的架子。她娓娓道来,向我们讲述了林业楼前,那一排“熏出林味”的圆柏的故事、/span>

毕业季前夕,导览小组以百奥生物协会的名义,发出了《带走回忆,不留脚印》的呼吁毕业生保护草坪的倡议,收到了许多同学的积极响应、/span>7朇/span>22日,计划了很久的构树调查行动终于展开,兵分两路,调查校园各区的构树情况、/span>

据悉,北林建校已60余年,“校园植物园”已经初见规模,但是这个“植物园”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却缺乏一个系统的整理。本次实践活动,填补了在这一方向上的空缺,抓住最后的时间留住这些即将被发展遗忘的历史,呼吁将一代代老师同学们亲手栽种的成果、北林人深怀感情的植物予以保护,引导每一届“新绿”了解北林生态文化、/span>

百奥生物协会

北林生态文化导览小练/span>

2015平/span>9朇/span>17?/spa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