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闻录丨“乡见”小伙伴的京西第一站——爨底下材/h1>
发布时间?021-09-01

图片
图片

2021??5日至7?9日,北京林业大学“乡见”实践团北京支队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地调研,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高校七个专业?5位同学共同参与了线下调研、/p>

团队围绕课题内容、前期调研等,主要对爨底下村的建筑平面、面积、材料、使用和改造情况进行测绘和调研,对村民、村干、工匠等进行访谈,了解村庄和建筑发展情况。与此同时,团队也关注到爨底下村的凉棚自建活动,对现有的凉棚进行了调查和统计,深入了解村民意愿,为后续的凉棚改造及提出更新设计的建议与意见收集了第一手资料、/p>

图片

课题介绍

Part 1

项目简今/strong>

乡见,致力于关注传统聚落的大学生青年团体、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text-indent: 2em;">本次实践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京西地区社群主体下乡土聚落空间营建智慧和更新设计研究”的暑期实践活动、/span>

Part 2

指导老师

图片

Part 3

团队成员

图片
图片

课题及团队介绍详?/p>

?021乡见北京支队| 相见古韵京西《/span>

图片

爨底下村概况

Part 1

历史与发屔/strong>

历史沿革

曾地处在明代“爨里安口”(当地人称爨头)下方,爨底下村因此而得名。“爨”字意为永不分家。“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爨底下人大都姓韩,谐音寒字带有冷意,两者形成互补之势、/p>

1409-1424

村内祖先由山西迁移至北京,建立了这座韩氏聚居之地、/span>

1515

爨底下村一世祖韩氏三兄弟奉命到爨里口守关,逐渐繁衍发展,形成了爨底下村、/p>

1519

修建古驿道,此后逐渐发展为重要商路驿站、/p>

1876

爨底下村划归宛平县齐家司治理,兵丁转军为民、/p>

抗日战争时期

宛平县一区抗日民主政府迁至爨底下村、/p>

1988

?/span>头沟区文物管理部门公布爨底下村为 “历史文化保护区“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olor: rgb(106, 106, 106); letter-spacing: 0.7px;">、/span>

2001

北京市政府确定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2002

被公布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p>

2003

被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p>

2006

爨底下村被国务院升级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

图片

爨底下村历史演变与发屔/p>

图片

村落现状

图片

绿树村边?青山郭外斛/strong>

爨底下村,又名川底下村,隶属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下辖村,地处京西斋堂西北狭谷中部,该村距北京市?0km,距门头沟区政府65km。位?09国道上北沟村?km处。海?50米,属于唐行山脉,清水河流域。村域面?.33平方公里。截?020年,爨底下村以汉族为主,户籍人口102人,常住人口98人、/p>

由于爨底下村文化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爨底下村获得了诸多荣誉称号,如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020中国百佳避暑康养金地标、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p>

图片

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一带四片“/strong>的空间结构、/span>

“一带“/strong>为沿京西古道形成的产业发展及景观核心带;

“四片“/strong>为活态保护片区、文化传承片区、活力产业片区和生态田园片区、/p>

来源:《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20-2035(/p>

Part 2

文物与文匕/strong>

文物保护

爨底下村现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夃/strong>,包?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保护院落69个,文物建筑302栊/strong>。未来对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将保留与传统风貌相协调的建筑,对建筑门、窗、墙面、屋顶等建筑构件提出保护引导措施。对影响风貌的不协调建筑或构筑物进行整治或拆除、/p>

图片

来源:《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20-2035(/p>

民俗文化

爨底下村的民间习俗活动始于明代中期,建村时活跃于清代和民国初期,至今已有?00年的历史、/p>

作为古时商贾过往之地,商人和村民都希望得到神灵保护,该村的民俗活动的组织——香会,每年会组织操办多种祭神活动。这里几乎家家门口都供奉着门神,以防鬼怪进入宅内、/p>

除此之外,村内还有丰富的地方戏曲、民歌和民间体育,如秧歌戏、剪纸、打秋千等、/p>

图片

工作内容

Part 1

建筑测绘

图片
图片

在实践期间,小组成员兵分三路,对村中较为完好皃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17组明清四合院和庙宆/strong>进行测绘和记录,并通过CAD、SU等软件制作了图纸和模型,即时地进行了整理、/p>

测绘

图片
图片

实录

图片
图片

Part 2

凉棚调研

图片

凉棚问题访谈词云国/p>

图片

凉棚现状分析国/p>

图片

凉棚照片

近些年来,爨底下村的古村落风貌保护和村民为经营农家乐而自建的凉棚之间不协调的矛盾愈发突出,团队成员另对爨底下村的凉棚现状进行了统计调查,访谈村民,征求凉棚改造意见,为提出适当的更新设计的建议收集了一手资料、/p>

图片
图片

Part 3

交流访谈

向上滑动阅览

图片

访谈大纲(部分)

向上滑动阅览

图片
图片
图片

访谈记录(部分)

访谈过程中,各小组成员通过采访房主,对明清四合院的建筑历史、建筑信息进行了全方位采集;我们还对村支书及传统手工艺匠人进行了专访,对爨底下村的乡土营建智慧、村落历史风貌和建筑修缮状况等进行了深入的了解、/p>

图片
图片
图片

枛/p>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nbsp;通过对建筑的测绘与图形绘制,提炼空间模式,并运用一些图像学的方法进行抽象概括。分别在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维度下对空间模式进行归纳,以提取出乡土聚落的空间模式变迁和发展特征,提炼出可供当代设计可参考的空间原型、/p>

图片

建筑测绘手稿

图片

建筑测绘cad文件

?nbsp;通过交流访谈进行口述历史采集,从社会学角度描绘不同人群视角下乡土聚落的社会结构及关系、经济形态和文化价值变迁,构建聚落变迁历史语境。对主要参与空间营建的人群,如工匠、普通村民等口述历史中有关空间营建的部分进行梳理,挖掘总结乡土聚落的规划思想和传统营建智慧、/p>

图片

访谈文稿整理

?nbsp;基于口述历史采集的乡土文化内核和传统营建智慧,根据提炼出的聚落空间模式特征和变迁特征,进而归纳出当代聚落更新中的应“变”与“不变”,转化为当代乡村建设中维系社群传承营建智慧和更新设计的依据与建议。结合凉棚实地调研情况及后续分析,进行场地选择和凉棚更新设计、/p>

图片

明信片选图

图片

图片

实践成员感想

01

刘雅?/strong>

图片

图右一

七月末赶着暴雨渐小踏访京西,城市的快节奏瞬间加上了休止符。推着行李箱走过村口挂满红布条的槐树,登上没有棱角的石头台阶,院里是满面春风的房主阿姨,现在还能忆起一桌热乎的饭菜香。每日看着云雾缭绕山脚,在古村旧巷游走。四合院鳞次栉比,近看青瓦叩拢,一仰一合、/section>
这座承载历史、底蕴厚重的村落正在转化与变型,我也相信乡村具有它的发展前景。“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但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建筑从来都不只是砖瓦的堆砌,而是记录着不同时代经过这里的人们的悲欢离合。愿休闲假日可躲深山,再看云雾吞吐,抚古建一瓦一墙、/section>

02

张妍

图片

图左一

从大创课题准备到暑期实践,了解了很多也准备了很多,北京连着半个多月的大雨把原有的计划打乱了,但实践团又幸运地在汛期和疫情的夹缝之间开展了线下实践。在村子里的几日,每天都能来来回回地把村子走上好几圈,这么小的村子,却能保留下这么多这么完整的古建筑,着实令人惊叹。走进家家户户与村民话家常,从老人和年轻人口中听到关于村子的不同年代的故事,听到人走了又回来了,听到关于未来的迷茫,也听到保护和发展村子的心愿。与大家一起走进这个大名鼎鼎的古村,看到这个村子除了旅游文化之外的寂寥,也尝试用我们的方式去更新和激活这里,我想大家在这段乡土实践中都能得到不一样的收获、/p>

03

王纾珹/strong>

图片

图左?nbsp;

?5年旅游发展史的村子所遇到的瓶颈,远不止一个小小的凉棚改建。不到村里去、不去听那些真实的声音,就永远读不懂规划的难。爨底下,它本身即是自然质朴的美,本不需要向游人献媚,自会有雅士慕这片桃花源。然它的灵魂——村民在其中的惬意栖居,却难以在现代化的背景下留存?年后这个村子会是什么样?再?5年呢?最美的东西真的没法留下来吗?要怎么做才好?村民的愿景,村支书所设想的道路、政府的思量、历史的见证……以及渺小的我们、/p>

04

段玺腽/strong>

图片

图右一

就像北京的暴雨一样,我们到达和离开这个古朴的小村落都十分匆忙,欢笑着,忙碌着,短短的几天就这么过去了。初见爨底下村,会感受到一种和城市生活完全不一样的轻松和悠闲,茶水的香气氤氲在古树投下的一片阴影中,耳畔传来的是村中老人们闲唠家常的声音,身心也跟着放松下来。随着调查的深入,我慢慢发现,村落中的房屋多半只有结构样式还能保存原来的风貌,院中许多建筑的功能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都被改成了住宿的形式,偶有几幢房屋还是是后来翻盖的,不免令人扼腕。但是和大家一起度过的这几天快乐的时光值得纪念,甚至我还点亮了新的软件技能,希望有机会能和大家再次相遇在乡见这个集体、/p>

05

张乙?/strong>

图片

图右一

在自小长在城市的孩子眼里,“乡村”这一概念朦胧而陌生,它有时与贫穷挂钩、被呼唤着振兴,有时寄托游子的依恋、代表出世的洒脱……于是,实践团造访爨底下古村,三天半的时间访谈、测绘、拍摄、体验,走进一座座院子,尝试用专业视角提供凉棚改造的解决方案。短暂的实践受限于暴雨天气结束的措不及防,但大锅炒菜、露台烧烤、夜晚狼人杀、成箱的北冰洋空瓶、屋檐上的茅草、钢管撑起的秋千、街边处理蘑菇的村民、山间涌出的雾气等景象在记忆里生动,或许我亦可贪恋烟火,殷实人家,几间瓦房,四方小院,守着流年,幸福安康、/p>

图片

结语

七月底的北京暴雨不断,山里的水从山坡上往下冲,汽车行驶在山路间就如同穿行在一条条小溪间,我们的实践就是在这样漫长的一段雨季里开始的。村里老人说以前夏季的雨未曾有近几年这般迅猛,正午的太阳灼人,七八月也本是村子里的旅游旺季,开车来的游客还不少。或许是因为疫情,或许是因为暴雨,我们在村子里的那几日空气都很清爽,没有烈日,也没有熙熙攘攘的游人,村民像往常一样打理着自家的院子,得空了走到山脚下和亲友聊聊天、/span>

图片
图片

这样的景象,一瞬间倒让人忘了这里是个旅游开发已有二十余年的古山村了、/span>

在村子里的几日,我们小团队走进了许多个院子。村民们耐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激动又饱含情感地与我们介绍这个村子的风水灵气、生活的点点滴滴;热心的民宿老板娘帮我们协商解决住宿问题;餐厅老板向我们展示自家种植的新鲜蔬菜,关心饭菜是否合我们口味;还有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帮助、对爨底下发展有独到见解的村支书…?/p>

图片

几天的实践像一场大梦,梦醒来是山那边的城市,“乡见”与古山村的这场梦,未完待续、/p>

本实践是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展,“社群主题下的乡土聚落空间营建智慧和更新设计研究”以及乡土建造实践双线展开,目前已推出第一篇团队成员实践感想日?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olor: rgb(123, 137, 169);">《践闻录 | 2021乡见爨底下札记《/a>(点击查看相关推送),后续将推出更多相关报道,期待大家对“乡见”平台的持续关注?/p>

图片
图片

SUMMER

ANCIENT VILLAGE

the xiangjian team

of 2021

图片

致谢

特别感谢门头沟区斋堂镇副镇长李笑晨、爨底下村书记韩跃、清华同衡规划师覃江义对本次调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p>


文章来源:园林学院“乡见”实践团北京支队

图文编辑:田卓煜

责任编辑:李昊霖

审核:李燕妮

图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