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新闻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硕外18陈慧荣讲座心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硕外18陈慧荣讲座心得
作者:陈慧荣 发表日期:2020-03-27 浏览次数:

作为一名从小在广州生活过几年的南方人,广州给我的感觉是闲适温柔的,吹过的风也大都暖意拂人,四处休憩的老人也总是热情友善。作为广州最强的综合类院校,中山大学也是我从老师耳中从小听到大的。即将下半年踏入研三的我,这次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听到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金檀教授的语言学专题讲座。回顾自己在科研和学术论文写作时“摸爬滚打”的这大半年来,对于金老师分享的学术论文写作思路和要点,我十分感同身受。


一、科研源于生活,方向大于努力

讲座一开始,金檀老师就用生动的案例,指出“在问题中(problem)寻找自己的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

而此问题(problem)非彼问题(question)。这就好比,我一直以来对自己的时间规划非常不满意,这对我来说是一个problem。那为什么我会意识到这个"problem"呢?1.我觉得这是一个棘手、亟需解决的麻烦。如果我不解决,我的时间会被无意义的事情持续吞噬。2.我发现了解如何规划时间很有趣,掌握它会让我的生活更快乐。于是我开始到知乎/微博上去看大神的总结,他们都提到了一个概念“时间管理”,一些人还推荐了几本书,我又在书中发现作者统计了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去支撑自己的论点。这让我觉得这本书很靠谱很科学,于是我记住这样一个概念“时间管理”,并照着作者总结的方法去实践,最后逐渐缓解了自己拖延和浪费时间的问题(problem)

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时间管理是一个"problem";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时间管理是一个庞大的"research question",当我们把读者和作者的身份合而为一之后,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科研思路。且它们的共同点都在于“源于生活,止于生活。”这八个字不是我自创的,是平时的课堂上老师们反复强调的:“科研源于生活,更止于生活。”、“做科研要顶天立地。”所谓顶天,就是立意好,要具备高的社会价值;所谓立地,就是要接地气,不纸上谈兵。这两句话也是我自己在确定论文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时的准则。

挣扎论文选题那段时间是我研究生生活以来最黑暗也最有价值的一段日子。说黑暗,是因为那段时间每晚失眠,担心自己的选题不能过关,让导师和自己失望;说有价值,是因为走完那段路,后面的阻碍都能想各种办法顺利越过。这也主要是因为我的导师不厌其烦,给了我很详细的指导意见,并一直鼓励我要相信自己。学院其他老师也倾囊相授,非常支持我的论文选题,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我是一个起点很低,更谈不上有学习天赋的学生,但我笃信记录、思考和时间的力量。我常常在心里反复默念“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因为科研选题的好坏与否,一定程度是可以通过各种维度去界定的,多和导师沟通自己的想法,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源于生活、顶天立地的选题,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再开始接下来的研究,是重中之重。

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科研的强力助推剂

解决好做什么的问题后,就进入了怎么做的阶段。金檀老师在讲座中也提供了大量相关干货。

1. 金老师详细地解释了如何通过检索网站去把一个"problem"变成一个"research question",由点-线-面来循序渐进细化选题范围和个性化研究角度。对于新手研究者,金檀老师不建议一开始就使用大规模检索,而是建议通过专业型期刊进行方向性检索。这有利于新手研究者尽快确定感兴趣的方向。只有先知道有什么,才能去选择做什么。

2. 金老师也推荐了一些主流的语言学期刊,更分享了保姆级的论文阅读方法。他强调期刊阅读要有轻有重,区分泛读和精读,阅读时要划分“框架式”阅读和“笔记式”阅读。



2.1 “框架式阅读/泛读:我们需要至少记住论文的题目(关键词)、作者、发表年份、发表期刊名称。在做学习笔记或读书报告时,至少要囊括2T3Dwhat the research is; why it is important; what the researchers did; what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ings to consider)即该论文的主题和相关信息;论文主题的重要性;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启发。



2.2 “笔记式阅读/精读:找到个人喜欢、和自己选题相关性最强的1-3篇核心文献进行逐字逐句精读。

通过分析语步(move analysis)来提炼不同学术论文中的共性,即学术论文的写作范式(linguistic structure in academic writing);

通过做笔记逐字精读(intensive reading through note-taking),来学习学术论文写作的表达风格、积累高频、地道的写作句式。



从前期选题到现在撰写一稿7个月的时间,我大概已经泛读了近100篇外文期刊,但只“精读”了10篇不到。我平时阅读的方法和金檀老师介绍的非常相似,但没有这么成体系。金老师的讲座帮助我进一步修正、改进了阅读方法,以后我会把做得不够的地方(如精读和读书笔记)做得更好。


三、每日一段,持续输出

通过分享自己的写作经历和项目组学生的优秀科研成果,金檀老师也推荐了一个人人都能做到的写作方法:“每日一段”。作为一名学术型硕士,我也感受到了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从选题到出刊的不易,更被时间和坚持的魅力所折服。


写在最后:

从小到大,不论是考试考证考研,还是学跳舞画画参加比赛,任何事情都需要很长的沉淀才能看到良好的效果。延迟满足,坚持到底,时间往往是最公平的见证者。

还想分享两句自己很喜欢的话:

1. “在开始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请承认并肯定自己的笨拙。”决定一个人能否完成一个目标的关键,不是刚开始时的狼狈和无知,而是开始和持续坚持下去的勇气。

2. “是看到希望才努力,而是努力了才有希望。”这句话我最早看到时是一句个性签名,它来自在大学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同桌、闺蜜兼同学。虽然很鸡汤,但每每回顾自己考研、写论文的经历,我深信不疑。

当然,我的学术论文写作之路也还很长,自己也有很多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让我们一起努力和时间做朋友,与君共勉。

Baidu
map